来自天猫、京东、易迅等主流电商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移动端交易额或订单量占网站整体比例多在20%-30%之间。与此同时,大众点评等一部分与线下企业关系密切的O2O电商,移动端使用率占比早已超过PC端。显而易见,移动电商终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电商,就像移动终端逐渐取代PC的过程一样。拿到移动互联网的“门票”,登上逃离日渐没落的传统网购模式的移动诺亚方舟,已经成为各大电商都在努力完成的任务。
价格战永不停息
虽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用户,电商在各个方面都玩起了营销、创意的把戏,但归根结底,在商品、服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价格还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去年各大电商之间的“价格战”因虚假标价备受诟病,并被有关部门处理。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今年轰轰烈烈的价格战,热度丝毫未减。早在6月,为了年中促销,电商就纷纷用“别”字组词造句,如京东的“别闹”、苏宁的“别慌”、国美的“都别装”、天猫的“别扯”、易迅的“别吹”、当当的“都别吵”……先将口水仗打起,吸引消费者注意。随后价格战开始,天猫宣布自掏4亿元现金启动“6月年中大促”。京东、苏宁易购等纷纷紧随其后,就连稍弱的亚马逊和当当网也加入战团。
是随后而来的“双十一”和“双十二”,这都是价格战的主战场。“双十一”促销中,天猫网购成交额创下了350.19亿元惊人数据。虽然这其中有多种原因,但这样的销售数字还是表明价格永远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因素。虽然类似这样集中烧钱的模式不可能一直持续,但在国内嘈杂的电商竞争中,价格战却依然是致命的武器。虽然价格战越来越虚,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不过电商拼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只有价格战再没有强有力刺激作用的时候,整个网购市场才能走向正常。
物流愈发受重视
除了价格以后,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网购的服务体验,其中物流速度最为关键。在多年物流成为制约网购进一步跃进的因素之后,为了打破瓶颈,早在今年5月,马云在宣布离任阿里巴巴CEO以后就牵头成立整体投资规模在3000亿元的物流数据公司“菜鸟网络”。12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还对海尔集团子公司海尔电器进行总额为28.22亿港元的投资。可以看出来马云是冲着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去的,因其可以做到“销售到村,送货到门,服务到户”。
在今年电商大战的物流环节,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事件:京东抢先推出“极速达”服务,实现3小时配送;苏宁云商部署“物流云”项目,预计到2015年将全部建成,实现60个物流基地和12个自动化仓库的全国布局;5月,快递“新国标”正式施行,掀起整顿快递行业操作的高峰;2013年包括申通、圆通、中通在内的多家快递公司单号被泄露,并在网上以0.5到2元的价格贩卖,交通运输部对《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双11”期间,全国快递业务总量达到3.3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73%。快件单日最高业务量达到6517万件……
可以说,在各大电商产品都类似的情况下,价格是消费者衡量购买与否的最重要标准,而包括物流在内的服务质量就会成为影响电商在消费者心中优劣的评分标准。物流的受重视,印证了中国网购市场正在走向良性的发展方向。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