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运动爱好者,快时尚品牌们做起体育营销来毫不含糊。2013年的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上,H&M和Uniqlo(优衣库)的标志就出现在著名球员德约科维奇和伯蒂奇的战袍上。二人身穿快时尚品牌服装,脚蹬Adidas球鞋的搭配,昭示了快时尚品牌的运动野心。
产品和营销外,快时尚品牌与运动品牌的竞争也蔓延到了渠道。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商品的快速周转速度、更可观的坪效,这些都让快时尚品牌在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业主时底气十足,其取代运动品牌店面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今年年中,耐克在中国的首家旗舰店,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北京apm购物中心,在租约期满后退出,替代它的是H&M。在此之前,耐克位于通州的店面就已被优衣库取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随着双方渠道的进一步下沉,他们的竞争将延续到三四线城市。
令人动心的价格,也是快时尚与运动品牌争夺消费者的有力武器。全新的H&M Sport系列产品中,女装价格在99RMB(文胸)至 349RMB (外套);男装在99RMB(T恤)至 749RMB(外套)。“H&M的经营理念是以优惠的价格提供时尚与品质,这点同样在全新运动系列中体现,系列在材质面料以及设计上都有突破,这使得我们的新系列很具竞争力。”傅霞容显然很清楚这一点。
不过,在跟运动品牌抢地盘上,也并非所有快时尚品牌都在昂首阔步,同属快时尚品牌的ZARA坚持着自己的步调。ZARA总部一位高层曾向媒体表示,在他们看来,运动和时尚是两个非常不同的产业,时下年轻人热衷于一些更加时尚的运动款式服装,ZARA获得的NBA主题T恤的设计、分销代理权,“只是将这样的标签形象放在T恤上面,可能这个是符合顾客需求的东西,不是说ZARA要去做运动的服装。”
但快时尚与运动品牌的交锋已成必然,面对敌人,运动品牌们自然不会缴械投降。
实际上,在快时尚跨界前,Kappa、彪马、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就已经开始了在产品中融入时尚元素的尝试。其中最成功的要数阿迪达斯,目前其旗下有运动时尚系列Y—3,adidasSLVR,adidas NEO Label。阿迪达斯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高嘉礼明确表示,运动时尚能够给阿迪达斯带来增长的驱动力。为反击快时尚品牌,2013年,这家体育巨头甚至高调从H&M和ZARA挖角,以期在产品设计和上架速度上得到提升。
运动品牌向快时尚学习建立强大的快速供应链,非朝夕之功,但对快时尚品牌而言,做运动系列只是增加一个品类而已。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