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田丰也表示,“海外代购行为其实并不违法,违法的是偷逃关税。离职空姐一案受到刑事追责,并不是其代购行为,而是其偷逃税款行为”。
消费风险不可不见
如果你常常出没于机场,总是能碰到这些人。在免税店,目光呆滞的男士一头扎进化妆品店,从裤兜里掏出一张巴掌大的小条,按着列表往购物框里扔东西;行李超重的小姐可怜兮兮地从行李箱里抽出两双Ferragamo,而她箱子里还有五双一模一样的。从市场角度看,当前国内市场对奢侈品及海外名品的需求是超前的。
白领王小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比如法国kenzo品牌的衣服,欧洲已经流行得热翻天,国内门店非常少,也鲜有大的折扣,所以只能找代购”。而在一家跨国公关公司工作的白领李惠则表示,她每年都有几次出国公干的机会。在中国香港给别人买过护肤品和皮包,在加拿大带过深海鱼油丸,也在新加坡抢过iPhone(手机上网)手机。随之而来的,是她的人缘变得“好”起来。
相对于委托熟人代购,代购网站的消费风险不可不见。通过代购,卖家获取高额利润,消费者获得优质低价的商品,这似乎是一种几近完美的交易模式。但由于海外代购比普通网络购物多了一道代购手续,不可控因素更多。一旦产生纠纷,由于缺乏交易凭证,很难追究商家的责任。
因此,专家提示消费者在选择海外代购的商家时必须慎重,选择有信誉的官方代购,特别是在进行较大金额的交易时,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有信誉的网站会协助顾客与商家协商。如果消费者选择私人代购,则尽量把现金拿在自己手上,见到货物后再付款。
另外,消费者应尽量通过电子邮件等书面方式与代购方签订协议,协议中应注明交易商品的名称、规格、等级、交易时间、付款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对于代购方而言,应提供给消费者相关购物凭证、收银单据及出售商家的联系方式,代购方也应自觉保留购物凭证、邮寄凭证,以防止货品出现假冒、质量问题。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