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松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出口申报,一直是自己公司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中,被认定为风险很高的产品,确实也应该加强管控。“在我们这里反映在以棉花为原料的纺织品,和以木材为原料的家私用品,因为农民不会提供给收购商发票,因此这部分增值税抵御扣就容易有漏洞。”
但他对2年内登记注销的企业却有自己的看法,担心出现政策不够细化带来误伤。张文松解释说,因为中小企业大部分存活率低、周期短,大部分可能运营撑不过两年就倒闭了。虽然两年内注销的公司有可能混杂有皮包公司,但毕竟不是主流。对中小企业为主的群体从严了,应该还需要进一步区别化细化处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也向记者表达了担忧。他对本报记者表示,能堵住漏洞,加强监管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政策过于严格,执行不到位,也会影响出口退税进度,影响正常的贸易往来。
目前来看,2013年1~10月出口退税增长都比较缓慢,但11月份同比增长突然达到10%以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全年达到1万亿以上的出口退税规模可能给2013年不景气的财政带来了一些压力,而达到全年预算目标也会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大环境需要加强对骗税行为的监管。
根据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2013年11月出口退税939亿元,同比增长10.2%;10月份出口退税684亿元,同比增长1.3%。2013年前三个季度,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金额为7725.23亿元,比上年增收13.75亿元,增长率为-0.2%。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研究员杨先勇认为,从去年披露的退税金额同比增速来看,似乎并不支持支出过大带来的压力问题,但也不排除完成预算带来的压力。无论如何,该《通知》表明了,国家对积弊已久的各种骗取出口退税的典型行为,将严格管理,从严处罚。
骗取出口退税行为本身,也是长期体制带来的积弊之一。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记者表示,每年有相当一批广东省的企业为了获得退税,利用港澳地区管道,一进一出之间,产生了1000多亿的进口额。
为了规范进出口行为,外贸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寻找解决办法,但也难以根除这一积弊。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