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出台是服务于行业的新变化,而创新发展也来自于国家政策与行业探索碰撞的火花。端小平在多个场合推介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活动,是由国家工信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多个部门联合发起的,是化纤行业从原料端向下游推进纤维品牌的有益探索,旨在引导产业链前端原料领域的品牌开发与创新。
端小平说,在“十二五”发展后期,行业还将加大新纤维的开发与推广。借助发布流行趋势的方式,促使纤维品牌与终端品牌相互促进,产生叠加效应,共同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价值和整体水平。
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是技术提升。端小平表示,高新技术纤维的发展在“十二五”后期是重头戏,相关配套政策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其中,财政专项支持效果显著。据了解,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下达的“科技支撑计划”、“产业振兴与技术改造专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财政资金,将继续支持高新技术纤维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企业技术改造。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联合推动的“生物基材料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已于近期通过专家组审议,项目进入审批程序。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作为《生物基材料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得到专项支持并进行组织实施工作。
释放空间 更多期待
化纤行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一方面需要自身克服,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的政策给予化解。端小平谈到,一些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调整。
《报告》中指出,对于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十二五”以来,宏观政策环境尚无实质性改善,民营资本进入上游石化领域依旧存在诸多限制,须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
端小平指出,允许企业向产业链顶端的原料领域进行投资,可以解决企业原料瓶颈限制。另一方面,他表示,如果不放开更多投资领域,企业的资本没有出口,这为重复建设埋下了隐患。
另外,《报告》也指出,企业融资环境尚无实质性改善,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时,银行“嫌贫爱富”的贷款倾向加剧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恶化了企业和行业融资环境,许多企业正常的技术改造项目也无法进行。
作为行业的服务产品,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然而,在化纤标准化工作组织方面,化纤标准化仍缺少独立的专业化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相关各方的关系亟待理顺,高性能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与上下游应用部门的标准化工作间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亟须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缺少政策扶持,相关环节仍须进一步协调。
端小平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协会将协同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紧抓标准化工作,加快化纤标准制定、修订,填补行业需求缺口。
政策红利在改革的进程中持续释放。端小平表示,协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将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密切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引导企业用好政策。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