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棉花收储规模空前,收储量达到纪录高位,稳定了国内市场,并托起全球棉价底部。期货市场上,由于政府严重控盘,投机资金撤离,产业投资者也无法进行套保,因此,郑棉期货价格全年多数时间的实际波动幅度不超过500点,成交也大幅萎缩。外盘受控没有国内严重,波动相对较大。
全球供需仍是供大于求
从全球看,USDA等机构对2013/14年度的预测,仍是供大于求,全球库存达到几十年来高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连续几年大量收储。目前中国掌握了全球55%以上的棉花库存,在国内形成一个“堰塞湖”。接下来中国政府如何释放巨大库存将成为左右全球棉价走向的关键。
从中国国内供需看,近两年连续小幅减产,但由于储备棉库存庞大,因此,减产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截至目前,储备棉花库存超过1100万吨。2012年9月,政府启动了第一轮抛储;2013年1月,启动了第二轮抛储,且持续到7月底;目前第三轮抛储启动。从政策动向看,未来几年政府会持续去库存,巨大的库存将长期压制棉价上方空间。
中国持续扩大库存
2011年度,国家首次启动了“不限量”收储,2011年度收储337万吨,占当年国内棉花产量的40%以上;2012年度收储662万吨,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90%;截至目前,收储量已经达到436万吨,占2013年度预期产量的60%以上。
截至目前,连续3个年度累计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