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本土化很重要
目前,“欧洲纺织中心”在德国的工作团队仅有8人,其中6位为德籍员工。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外籍员工所占比例很高。ETC的理念是本土化经营, 人的本土化才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随着业务扩大,企业将会吸引更多的本土员工。
员工本土化的好处就是语言无障碍且了解当地文化,可以更好地和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同样,对于一个员工本土化程度高的企业,当地客户和消费者也更易接受。在多半年的试营业阶段,ETC经过不断调整花型,摸索出适合当地消费者的产品风格。这与当地员工协助设计师调研本土文化密不可分。ETC在试营业期准备了约1万套产品,采购商都反映不错,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但是本土化程度越高意味着企业要支出的成本就越高。由于赛成集团在德国石荷州购置了土地,公司不需要支付租金,人工费用成为最大的运营成本。汪松表示,海外员工工资比国内高2~3倍,其他劳动力成本则比国内高6~8倍。例如,在国外请专业摄影师为产品拍照以及装修办公环境和展厅,都需要支付工人极高的费用。
汪松还表示:“既然雇佣了海外劳动力,就须按照当地的规章制度办事。例如,德国节假日众多且员工没有周末加班的习惯,作为雇佣单位不能占用员工休息时间强制加班,但是面对紧促的开馆日程,如何协调休息与工作,着实需要费一些脑筋。”
政府:文化理念须认同
对于初到海外的中国企业,在与当地文化理念交汇时最容易“水土不服”。德国可以说是欧洲最讲究规章制度的国家之一,按部就班是汪松对当地政府的评价。“和对待本地员工一样,与当地政府打交道需要尊重他们的文化理念。在许多中国企业眼里,觉得德国政府办事慢,事实上德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办事流程非常简单,他们只是重视秉公办事、按部就班,既不会拖沓也不会加急,因此企业急不得,只能提前做好计划,并严格按照当地规章制度和工作节奏办事。”汪松表示类似这样的文化差异还有很多,中国企业须要入乡随俗。
事实上,大部分海外政府对于前往投资的中国企业是十分欢迎的。ETC与所在的德国石荷州政府关系十分友好,该州州长将出席“欧洲纺织中心”的开馆仪式,为企业造势。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形象,还有机会接触到相关客户。汪松说:“只要企业是真心去投资,当地政府通常会伸出一臂之力。”
无论是招聘本土员工,还是向政府纳税都为企业获得当地政府好感打下基础。ETC将1月18日定为市民开放日,欢迎当地市民前往其展厅参观。事实上,ETC是批发商而非零售商,并不需要直接面向德国消费者,“但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让企业融入当地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汪松这样解释。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