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季国标:引领中国化纤工业强国路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3日

筹建兰州化纤厂时,工厂开建不久便爆发了“文革”。外国专家全部撤走,季国标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他仍抽空钻研,与技术人员废寝忘食地试车、调整、培训,实现一次性投产成功,产品的部分技术指标甚至超过了英国。

1971年,季老主管辽阳化纤项目时,有人张贴出大字报硬说辽阳石油化纤厂引进的是30年代的落后技术。作为进口办技术负责人,他再次受到批斗。他顶住压力完成了一批装备及技术的选择和审批工作。

因“文革”时被下放,长期接触对眼睛有毒的丙烯腈,季老患上青光眼、白内障以及视神经萎缩;加上耳朵不好,医生和爱人常常劝他休息,可是只要勉强能干,季老就依旧坚持工作。

季国标念念不忘的是,1957年,他作为赴日化肥、化纤技术考察团成员,行前受到周总理的接见。总理语重心长地嘱咐说:中国有6亿人口,可是耕地太少,现在老百姓有的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派你们出去,看看有没有先进的技术能引进。

季国标说:“我国的化纤工业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创建发展起来的,总理一心为国家、为人民和亲切待人的情怀,深深教育着我。”在季国标看来,遭受再大的打击,只要想到总理的教导,什么委屈也在所不计了。

倾力促强化纤大国

■近80岁提出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性意见

从学习到工作,国际合作交流一直伴随着季国标始终。这使他既明白我国的现实需要,也清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季国标和其他专家一起,提出我国产品“应以涤纶为主,兼顾腈纶、丙纶,减少维纶”的战略。事后证明,季老的见解完全符合实际,并对我国化纤技术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7年,我国跃居化纤第一大国。季老提出:“我们不能满足做化纤大国,还要争做化纤强国。”

早在八九十年代,季国标就十分重视如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纺织和化纤工业,推进技术升级。1994年,在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后,他又投身于高新化纤工程技术的咨询工作。2006年起,季国标用两年半时间,会同周国泰院士共同主持国务院重大咨询项目“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提出10多项高性能纤维发展的政策性建议。2009年,这位近80岁的老人,又深入研究国内外情况,为我国纺织工业提出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意见。

长年劳累,季国标晚年为疾病困扰,但他心中最为惦记的仍是我国的化纤事业。有一次,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想去拜访季老,却被告知推后一天。第二天,当端小平来到病房,季老拿出头一天准备的足足写满了3页纸的稿子,嘱咐他,我国既要继续发展量大面广的化纤产业,更要推进高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原纺织工业部的同事感慨:季老为我国化纤事业发展,竭尽所能,无私奉献着一生……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3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