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滑准税上调 纺织服装企业进退两难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3日

不确定因素增加生产风险
  “此次滑准税本身上调幅度不大,不是业内关注的重点,但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棉花存在去库存的压力。”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陈苍松分析,方案显示了国家为稳定国内棉花市场,抑制进口棉的倾向。
  据了解,由于2011年以来国家执行严格的棉花收储政策,造成国储棉花存在大量库存。据陈苍松透露,截至2013年12月底,国储库存棉花总量已超过1500万吨,约占世界棉花库存的一半,相当于我国纺织业一年棉花使用量的1.88倍。
  从2014年棉花年度(指当年9月至第二年8月)开始,国家不再执行棉花收储政策。业界人士认为,释放国储棉花库存是必然的,但2014年3月底棉花收储政策结束前,有关中央棉库到底将以什么价格、多少数量供给市场等具体政策均无法明确,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成本风险。“从理论上说,大量库存棉花抛向市场,国内棉价可能会降。但考虑到2012年、2013年国家均是以20400元/吨的价格进行收储,如果按照收储价格出售市场,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压力势必进一步增加,国际竞争力继续削弱;但如果棉价与国际接轨,就意味着每吨棉花国家将补贴5000—7000元,也不太现实。”陈苍松表示,目前纺织服装原料价格市场政策不明,制约着企业新一年的生产计划。  
  存棉质量引发企业担忧
  令一向重视品牌运营的泉州服装企业最不放心的,还是中央棉库的棉花质量。
  “根据含水度、强度等专业指标,棉花可以分为不同等级,1级最高,但产量十分稀少,通常只用作配棉。品牌服装企业使用的棉花大多为2—3级。”一家泉州纺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通常棉花每存放一年就降低0.5—1级,而中央棉库的棉花经过3年的存放,质量上有所打折,这可能直接危及棉纺相关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再者,三年来执行的高价收储政策脱离了市场规律,而“搭配购买”的“套餐”,又使这种“计划经济”有了生存土壤。为了尽可能多地被收储,高等级棉花和低等级棉花掺兑的混合物大量出现,几乎是进国储库的潜规则。这种棉花纺高端纱不达标,纺低端纱又太浪费,难以使用。对此,泉州纺织服装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棉花市场“去行政化”、“去库存”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应考虑民营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3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