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医药B2C规模已达4亿元;而2012年,医药B2C的规模可能已超过15亿元。
根据公告,中信21世纪将向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发行44.23亿股股份,每股认购价为0.3港元,较股份停牌前0.83港元有63.9%的折让,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会持有中信21世纪54.33%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现有大股东中信集团持股量会降至9.92%。
中信21世纪主要透过经营电子监管网(PIATS),为中国政府部门、生产企业、药品业及消费者提供电子监管类信息服务,而该平台已经在全国被应用到药品、食品饮料、农资、家电等各类产品上。
公告称,阿里巴巴计划继续中信21世纪的原有业务,并利用阿里巴巴在云计算、数据处理及电子商务各范畴的经验及所提供的服务,进一步发展及扩大其国内药品数据平台,以及就医疗及卫生保健产品制定数据标准,而这一举动可能会涉及阿里巴巴向中信21世纪注入若干补充业务,但目前并无明确建议、条款或时间表。
而中信21世纪的董事会也在进行大换血,原执行董事王军、罗宁、孙亚雷、张连阳及夏桂兰将全部辞任董事,阿里巴巴则会提名五名新执行董事加入董事会。
媒体:疑似借壳上市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称,阿里巴巴透过中信21世纪借壳上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整个时间表并不会这么快,但中信21世纪的所有董事都已辞任,意味着公司业务也会变得大不一样。
不过。如果阿里巴巴未来要将其大量资产注入中信21世纪,可能未来受监管的压力也不小。香港证监会在去年12月,就2013年上市事宜做出检讨时,曾明令要求香港交易所对不少公司借壳上市的方式进行反思,称有公司借此方式避开内地对筹集资金及新股上市的严格限制。
“这可能是马云的另一种选择,目前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对阿里巴巴赴香港上市并没有做出明确表态,但如果是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执行‘合伙人制度’难度将大大降低。”温天纳说,一家上市企业若想要改变董事会架构,只需要股东大会通过即可,不过温天纳认为,阿里巴巴可能会先尝试新股上市,如果最后遭到否决,再尝试用借壳的方法上市。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