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2014/2015年度棉市将继续呈现出供大于求局面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1日

 2014/2015年度,棉花收储退市,抛储使得市场供应充裕,压制了棉价上行空间,再加上直补出台,棉花产业逐步市场化。从基本面来看,我国拥有上千万吨的库存,足以满足下一年度的消费,下游需求又面临很大压力,2014/2015年度棉市又将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
  棉花产业将逐步市场化
  收储即将退市。据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调查,2013年全国棉花总产量为667.8万吨。截至2014年1月22日,2013/2014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561.6万吨。2013年的新棉已有84%进入国储库存。照此速度,2013/2014年度收储量能达到600万吨。收储的进行令注册仓单有限。截至2014年1月29日,注册仓单为155张,有效预报39张,折合库存7760吨,远低于盘面数量。因此,注册仓单量偏低还将继续困扰期货市场,进而限制2013/2014年度合约的下行空间。不过,收储即将退市,2014/2015年度合约价格易跌难涨。
  抛储形式有望转变。截至2014年1月22日,储备棉累计上市106.1万吨,成交40.4万吨,成交比例为38.1%,可见成交非常低迷。为改变这种局面,2014年抛储形式有望转变,具体有三种方案:一是降价,提升储备棉的价格优势;二是搭售配额,提高企业竞拍积极性;三是让贸易商参与竞拍,扩大储备棉销售渠道。
  目前国储库存超过1000万吨,大于国内一年的消费量,国储去库存的意愿较强,外棉需求将有所下滑。在全球棉花连续几年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这将对外棉带来较大的利空效应。而外棉价格的走弱将带动外纱价格下滑,廉价的外纱也将反过来冲击国内下游市场,进而对国内棉花需求形成压制。
  直补利于内外棉价差缩窄。随着现行棉花收放储政策的隐退,国内棉价将向市场靠拢,棉花目标价格将以“植棉成本加基本收益”的模式形成。这意味着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的调控方式开始向市场调控转变。目前,内外棉现货价差在5000元/吨左右。直补政策出台,国内棉价必然会向国际棉价靠拢,内外棉价差将进一步缩窄。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0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