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子行业环保政策日趋严格,许多中小企业受成本限制,往往无法达标而被迫退出市场,订单日益集中于龙头企业。如印染龙头华纺股份、制革龙头兴业科技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国皮革协会副秘书长陈占光11月底告诉大智慧通讯社,《制革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条件”)正在征求意见,最快预计1-2个月内出台。皮革业近期迎来行业收紧政策,除了工信部将要推出的《条件》外,环保部即将发布《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和《条件》针对领域都为皮革制品,不涉及pvc、pu人造革领域。其中,《条件》明确为行政性政策,《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技术标准。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此前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行业环保政策看起来较为严厉,将刺激行业整合。订单有望流向规范经营的大型企业。陈占光则表示,《标准》和《条件》设定的环保要求非常严格,一些条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两大政策将规范小企业,对大企业是件好事。
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认为,未来几年将是龙头制革企业加速发展期。下游品牌鞋业集中度提升将利好环保、研发和规模领先的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而环保政策趋紧,落后产能将被淘汰,信贷、土地等配套政策向优质企业倾斜,行业标杆企业将成为政策调控的最大受益者。
此外,印染行业也属于重污染行业,2013年1月1日执行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引发行业震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调研发现,大批企业无法满足标准要求,华纺股份是少数达标企业之一。市场人士此前告诉大智慧通讯社,未来印染行业环保政策若严格执行,行业整合不可避免。中长期来看,规模企业将分享落后产能出局、市场整合层面的利好。
华纺作为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单位及全国印染行业首批准入企业,有接近公司人士表示,上市之初华纺便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建有国内领先的印染废水处理设施,自主研发的棉织物冷轧堆染色、棉织物低温漂白技术等技术应用极大降低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将受益环保政策严格而导致的行业集中度提升。
龙头企业加速海外扩产,提升国际竞争力
百隆东方日前宣布对越南子公司追加投资1.5亿美元,这意味着公司产能加速向东南亚转移。另一色纺龙头华孚色纺经过长期考察也于近期宣布拟投资1.36亿美元在越南设立色纺纱生产企业。近期,已有多家上市纺企或其关联方宣布了在东南亚投资计划,中国纺织制造业海外转移渐成大势。
成本逼迫纺织企业大幅投资越南建厂。有分析师认为,随着2014年棉农直补贴政策推出,国内外棉价收窄直至趋同,纺企海外扩张的一大动力可能减弱,但国内人工、环保、土地成本仍会不断增长,向国外转移生产基地的趋势不会变。随着海外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盈利能力得以增强,中国纺企国际竞争力将整体得到提升。
拥有上下游产业链,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色织布龙头企业鲁泰a日前表示,公司柬埔寨制衣厂设计产能300万件,计划2014年三季度投产,效益预计将在2015年体现。一分析师指出,公司未来衬衣海外产能有望继续扩张,保障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海外建厂也存在不小的风险,如对当地环境不了解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不高。全球发制品制造龙头瑞贝卡在非洲建有2500万化纤发条和化纤大辫的生产线,已部分投产,此外柬埔寨第一条生产线也已投产并贡献利润。公司内部人士此前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公司柬埔寨工厂拥有400位工人,但劳动生产率低于国内,单个工人每天产量仅超公司国内工人效率一半,非洲工厂也存在类似情况。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