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跨境电商来说,价格战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为身处的市场其价格导向的威力巨大。然而,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整合和优化,价格战的必要性将会逐渐削弱,“拼服务”的趋势将会逐渐抬头,但这是后话。今天,雨果网要分享的,是Perome有关跨境电商打“价格战”必要性的分析以及未来走向趋势。
原文分享如下:
2013年对于跨境零售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媒体的广泛报道都让这个泛着灰色的行业渐渐浮出水面,引来了更多的入行者,这直接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价格战。
为什么卖家之间会打价格战?
价格战一直由来已久,虽说卖家们都很痛恨打价格战,但是身在其中,你难以找到比价格战更为有效的办法去打败对手赢得客户。我总能听到eBay卖家跟我抱怨称,某家以价格杀手著称的大卖家如何“横行霸道”。不过,即便如此,这个超级大卖家也在去年的8月份被亚马逊全部下架过一次。
去年价格战最为惨烈的阵地是速卖通,你会发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卖家做不到的低廉价格,恶性竞争让大家头疼不已,不论规则如何调整,总有搅局者能找到漏洞。更让小卖家担忧的是他们发现自己的供货商也在速卖通,以低价出售商品。
原本竞争尚不那么激烈的独立平台,也被卷入价格战,基本上每家商品页面都有price match的功能来防止对手以低价挖走自己的客户。一家独立站的客户经理跟我抱怨说,客户似乎也越来越“狡猾”了,有时候会发出竞争对手网站的商品链接来要求降价。
入行门槛低,价格战是买家互相厮杀的利器。
刚开始起步的个人卖家是最为节约成本。产品开发、编辑产品资料、上架商品、采购处理订单、打包发货、客户服务全部自己干,这无疑是最为节省成本的,相比之下他可以把自己商品价格标得更低,这样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客户。
大卖家掌握了议价权,可以通过进大批量的货来跟供货商进行进价压低。这些通常都是做第三方平台起家的大卖家,他们更有经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更加精准,总能从海量的商品中选择在海外市场更为流行的标准品铺货,狠狠地干上一票。
夹杂在中间不大不小的中小卖家就尴尬了,团队20-100人带来的人力成本压力无法压缩,商品种类繁多,每种商品采购量却不大,所以拿货价格毫无优势,打起价格战来毫无底气,只能牺牲利润去拼。
跨境电商入行门槛低么?很低。
有多低呢?只要你有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略懂外语,哦no,甚至不需要太懂,借助谷歌翻译就可以在速卖通上傻瓜式开店。在深圳华强北附近,你可以看到很多夫妻搭档的小卖家们,男人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女人负责财务和客服,他们接到订单后就在附近的华强北市场拿货,然后打包找一家货代把包裹发送出去。
屌丝客户群体决定
在我们聊其他的之前,我们最好分析下海外买家的群体,他们为什么会在跨境电商网站上购买商品?
首要原因是因为便宜,其次是在当地买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
以美国人为例,如果当地商店一部安卓手机需要300美金,他借助谷歌搜索引擎找到一家全球包邮费售价仅为100美金同等功能的安卓手机,他自然很乐于为了节省200美金而下单,发货地是哪里对他来说并非那么重要。
以出售3C产品知名的跨境零售网站DX.com执行董事罗嘉在亿邦动力第八届零售年后的跨境专场表示:受限于绝大多数的“宅男”用户,DX在品类拓展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产品严重同质化决定
假设你是一位海外买家,你想购买一个iPhone 5S的皮套,在网上搜索后可以找到约几千家来自中国的供货商提供同样款式的皮套,你会选择哪家呢?那么决定性因素几乎就是价格了。
如图所示的独立网站,几乎有着50%以上雷同的产品,产品大都为华强北货源的手机配件、手机平板、淘宝服饰等。货源的公开化,价格的透明化导致独立站之间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从全球免邮到比价工具的盛行都削弱了卖家的利润。
兰亭集势如何避免价格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