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业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增就业人员约140万人。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仅40万人,近5年也不会达到饱和状态。而且,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级技师人员比例等远低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
人才缺口巨大、人员流动频繁和素质良莠不齐直接导致了快递业问题频出。中国青年报近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82.0%的受访者曾因快递而感到“糟心”,53.6%的受访者对快递的服务质量不满意。目前快递的主要问题在于:“暴力分拣,货损或太脏”(19.4%)、“消费者利益受损无处投诉”(18.5%)和“送货速度慢”(13.3%)。此外,泄露个人信息(10.3%)、出现问题经常推卸责任(9.6%)、送货员态度不好(9.6%)、快递员身份缺少统一明确标识(6.2%)等方面也颇受诟病。
据《工人日报》报道,完善的激励机制才是调动快递业员工积极性的关键环节。要想对员工进行激励,必须使用和职务内容相关的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得到改善,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应改变传统的薪酬方式,将薪酬作为激励要素,以一种更合理的薪酬体系来平衡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之间的关系。此外,快递企业应该深入了解人才就业的动机,通过多样性的激励因素来留住人才。
在中国青年报的民意调查中,要提高快递的服务水平,受访者认为首先应“提高快递员待遇”(24.6%)。接下来依次为:提升快递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18.1%);出台相关法律保障消费者利益(12.0%);打击倒卖隐私等灰色域(10.9%);快递公司要加快转型,提高管理水平(11.2%)等。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