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明,就像被锐化过的照片一样,看上去色彩更鲜亮饱和。
5 昨天还看到十几件衣服,第二天就都没了?
你很容易错过心仪的单品,想等到打折再买?不可能。想回去考虑几天再购入?很难。等你下次再去的时候,这堆衣服早就不在那儿了。这是因为“快速、少量、多款”的店铺哲学是全球快时尚行业的准则。以ZARA为例,它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2至3周没有售出的商品都要被移出货架。各家门店每周都要向总部提交两次订单,如果门店错过了订单时间,当期就只能轮空。一旦出现货品积压,完全由店长为这些库存买单。
因此,即便你觉得这款衣服还剩好几件,几天内应该不会被卖断,它也还是有可能在第二天就被撤柜。快时尚的“饥饿营销”是渠道和生产的自然结果,或许你等得起,店长可不这么认为。
6 男装区总比女装区暗上不少,是假相吗?
即便是大白天,优衣库、ZARA、H&M等店铺里也一定灯火通明。别以为那真是烧店铺的钱不心疼,而是因为打了灯的店铺能让人感觉空间变大,更重要的是,灯光还能“改变”商品的质地、色彩,让商品看起来比实际价值昂贵不少。
ZARA等男装区的灯光偏暗是为了省电?
别天真了。还记得经常看到的男士手表广告吗?黑色背景下,一款泛着冷光的金属表,让你一下子联想到“商务成功人士”或直接进入“007邦德”的节奏。黑、灰等深色背景容易让人产生成熟稳重感,配合聚光效果的窄光束能让产品的立体感增强, 轮廓清晰,凸显硬朗的男人味。ZARA男装区的灯光大多采用硬照明加窄光束,虽然公共区域略显昏暗,但服装的男人味却一下得到了烘托和提升。
7 别小看他们的橱窗—比广告更有效?
在奢侈品行业中,V M D( V i s u a l Merchandising)会专职负责指定橱窗的陈列和展出方式,以奢侈品行业为标杆的快时尚也不例外。
H&M的全球橱窗展示都由斯德哥尔摩总部的大型专卖店统一指定。考虑到每家门店的销售情况不同,模特着装在统一的参考方案下,展示款畅销或是卖断时,橱窗团队再根据实际销售量做出实时调整。
在橱窗更新速度上,ZARA算得上是“行业标杆”。他们很少会做广告,但他们舍得在橱窗设计上砸钱,当时尚杂志还在预告当季潮流时,ZARA的橱窗已经在展示这些内容了,这种“提前展示”能起到很有效的广告作用。通常来说,国内快时尚的单个橱窗投入在2000元至3000元,像ZARA这样舍得在玻璃后面花钱的金主, 每个橱窗的基本花费都在5000元以上,有时还能做到一周更换两次的频率。
8 小心你的耳朵—他们的背景音乐是“买单催化剂”?
听什么,可不是某个店长或店员随性的安排,国际快时尚品牌的音乐都带着浓厚的品牌识别度。H&M的背景音乐每个月由瑞士总部统一发送至各个门店, 嘻哈、摇滚、爵士风格是他们的最爱。无论你在全球哪个角落的H&M店铺,听到的都是同一组配乐,如果恰巧在同一时区,没准音乐还能同步。同为欧洲血统, ZARA将统一发挥到了极致,位于西班牙的总部直接通过网络控制遍布全球的店铺,连播放也完全由总部电脑系统控制。欧美热门单曲、快节奏流行乐曲,ZARA借音乐营造的“紧迫感”加重你现在不买就会错过的催单心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