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美特斯邦威:服装品牌做电商的教训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0日

如果我们睁大眼睛去看这个商业世界中的明星企业,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挫折。美特斯邦威公司是国内服装行业中的著名企业,于1995年创建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美特斯·邦威品牌休闲系列服饰。其采用的轻资产模式,被国内无数企业所称道。通常服装行业的高价值环节在于品牌、研发、销售环节,而低价值环节在于生产环节、原材料供应环节。美特斯邦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资源和精力放在了高价值的品牌和研发上,而不是放在投入大收益小的生产环节;依靠精准的品牌定位,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直营与加盟拓展并重的市场策略,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规模,并成为国内休闲服饰领导品牌。2008年8月28日,美特斯·邦威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2011年公司实现营收99.4亿元,同比增长33%;营业利润13.45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增长59%。从这两个时间点的结果来看,美特斯邦威是成功的。然而,从2008年上市到2011年底,美特斯邦威在多品牌的扩张道路上却经历了挫折。
2008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同时,美邦服饰推出了子品牌ME&CITY,并定下了2009年销售20亿元目标。在代言人的选择上,ME&CITY首次出手,就是重金签下《越狱》男主角温特沃什·米勒和名模布鲁娜·特诺里奥。但ME&CITY的定位最初却是美邦品牌中的一款都市系列,早期MC产品的Logo下方还带有美特斯邦威的Logo,同时其销售渠道和美特斯邦威采用的是同一渠道,在美特斯邦威的门店中的一角可以找到ME&CITY的产品,然而,却由于定价过高,消费者很难接受这个新品牌。为改善处境,2008年年底Meters/bonwe品牌和ME&CITY品牌分成两大事业部独立运作。

2009年度美特斯邦威公司对ME&CITY品牌的定位不断调整、完善,投入较大。2009年的财务报表显示,销售费用率由2008年度的21.09%上升到27.8%。而由于ME&CITY的门店面积动辄数千平米,使得美邦公司在2009年的租金和装修费用暴增79%和69%。截止2009年底,ME&CITY品牌虽然在国内设立80多家店铺,但营业收入仅达到3.5亿元。2010年第一季度美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90%,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3%,ME&CITY的拖累效果这个时候暴露无遗。

经过经营上的调整,2010年ME&CITY品牌全年新增店铺188家,其中成人装店铺增加88家,童装店铺增加100家,品牌含税销售额达6.9亿元。2011年,由于ME&CITY需要自负盈亏,ME&CITY不得不取消了重金邀请大牌代言的广告推广,更多地在服装细节和产品结构上进行优化,并且在渠道上把原本多为亏损的大店关闭,改为面积较小的门店的形式。2011 年ME&CITY品牌含税销售额由2010年的6.9亿元增加至9.9亿元,同比增长44%。截至2011年末ME&CITY品牌已经拥有店铺629家,净增355家,其中ME&CITY kids品牌店铺246家,净增145家,基本实现了对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全覆盖。

ME&CITY的案例比较具有典型意义。一般来说,一个新的品牌诞生往往需要3-5年的成长期。ME&CITY作为新品牌一开始就追求规模,投入大,忽视了行业规律,结果,导致了巨大的损失。但另一方面,美特斯邦威通过事业部制逐渐的扭转了自己的失误,重新将ME&CITY的发展带上了正确的方向。

从单品牌向多品牌的转型,是国内不少成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课题。当企业依靠一个品牌在某一个产品市场上取得成功之后,由于市场容量有限,企业的增长将逐渐的趋于稳定,甚至会陷入停止。要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必须实现品类和品牌的突破。在这个时候,很多企业领导者会陷入成功者陷阱:认为自己对行业、对企业很了解,自己看准了机会,就要迅速的去占领,而忽视了必要的准备和计划,结果由于计划不足、准备不够,而归于失败。企业避开成功者陷阱后,最需要的就是进行组织管理模式的转型。通常,是由直线职能型的组织模式向事业部制的转型。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3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