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当月进出口2.3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898.4亿美元),增长6.2%。把12月数据计入全年得出,2013年进出口同比增长7.6%,未达到8%的目标。
步履维艰
从企业方面来看,2013年的中国外贸步履维艰,小微企业更是长时间徘徊在生死线上。
“中国外贸增长面临三大困难,外需复苏不确定、国内综合成本持续攀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这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的话,也是外贸企业的最真实处境。
“没感觉到明显的外贸复苏,但汇率却差点把我们挤死。”一位不愿具名的出口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2年刚刚结束时,他对2013年充满了期待,却没想到,这一年过得如此艰难。
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升55个基点,报6.0969,而全年中间价共计41次创下新高,累计升值幅度3%,大大超过2012年1.03%的全年升幅。
“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浙江出口商陈全对记者表示,2012年的困难到2013年几乎都还存在,人民币大幅升值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2013年工厂出口量和2012年相比有5%的增长,但盈利却不如2012年”。
另一位箱包出口商张民达也表示,由于成本不断上涨和汇率不稳定,2013年他多次提高产品报价,导致他丢失了很多重要客户,“没有办法,和亏损相比,我只能选择丢失部分客户。”
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平均单价是:箱包上涨18.2%、手表上涨15.6%、生丝上涨15.5%、塑料制品上涨12.8%、鞋类上涨9.4%、锯材上涨5%、自行车上涨3%。
而被称为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的广交会,无论客流还是成交,都出现了下滑。
第114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19万人,与会人数比第113届减少6.5%,累计出口成交1946亿元人民币(折合316.9亿美元),扣除汇率波动因素后,环比下降10.9%,同比下降3.0%。同样不容乐观的第113届与会20.3万人,还比第112届同期增长了7.06%。
不仅如此,两届广交会还都面临着“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长单占比依然偏低”的局面。梳理材料发现,这两届广交会,6个月以内的中短单占比分别为83.7%和83.8%。
“2014年中国外贸最大的机遇是能不能下决心把落后产业淘汰掉,退出价格战,用后发优势建立新技术,这是转型期加困难期,熬过去就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建议,数据“技巧”甚至人民币汇率都是表面功夫,归根到底要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形成优质的性价比,增加市场竞争力。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