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丰织染有限公司运用超仿棉聚酯纤维与棉纤维制成混纺面料,将在该展区同时展示。企业方面介绍,这种混纺面料产品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耐洗性好,光泽柔和,起毛起球性好,在外观、手感、亲水性等多个方面都胜于普通的涤棉面料。该产品利用鲁泰集团的纺纱专利技术——扭妥纺纺纱,减少了纱线毛羽,有效的提高了纱线强力,且经过特殊增白工艺,使得白度与普通面料明显不同。
化纤再生与循环经济展示区
主 题:低碳生活 再生品牌
参展对象:中国化纤再生与循环经济产业联盟企业及行业相关单位
参展方式:展区的中心区域为联盟企业及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再生主题体验馆”。体验馆以特装形式统一搭建,集中展示再生纤维为原料的服装、家纺、户外、车用、建材、滤材等用途的终端产品。同时,参展企业在周围搭建各自展区。
“循环再生,变废为宝,绿色环保……”高频词汇越来越密集的传播,表明时代潮流呼唤各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家把废旧纺织品和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化利用确定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化纤工业中,再生聚酯纤维的回收再利用正在国家政策重视,民众环保意识觉醒下,得到快速发展。
据测算,每年全球废弃至少4000万吨纺织品,中国约占1/2的废弃量;另外,每年全球的废弃塑料总量也近10000万吨,中国约占1/3的废弃物量。废弃后废旧纺织品、塑料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浪费。然而,这些废弃物通过综合利用后,能达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目的,也正是我们新的原料来源。而每回收再利用1吨再生聚酯产品能减少约6吨石油资源。我国每年有近2000万吨的废弃纺织品,这将是个待利用挖掘的“金矿”。
目前,杰尼亚、阿玛尼、LV、耐克、李宁、依云、可口可乐、沃尔玛、玛莎百货、宜家、索尼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已在实际生产中要求采购一定比例的再生纤维,正在推动着再生事业的发展。
同时,伴随着我国再生纤维技术的发展,该行业正在拓宽应用领域。例如,由于很多聚酯类废弃物是带有颜色的,可开发适用的专用母粒。业内专家表示,行业正在建立颜色补偿新方法和颜色复配体系,生产多规格多系列的再生色丝。而从再生聚酯纺前着色新工艺技术与传统纺织工艺技术比较来看,减少了上浆、染前处理、高温染色等环节,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将少了排污及其相应的污水处理环节,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今年的化纤再生与循环经济体验馆同样既展示先进成果,又描摹未来的家居生活。比如,家居毛毯采用再生环保纤维制成。制造方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再生涤纶毛毯利用自主研发技术生产,品质与原生毯无异,产品具有色泽饱满、抗皱免烫,手感柔软、透气舒适、绿色健康等特点。与传统的羊毛毛毯相比价格实惠、温暖轻便、易于打理,且不霉烂、不沾污、抑菌卫生。
在活动现场,主办方将从原料到制品进行直观展示,全方位诠释再生企业如何利用废弃、低值原料,创造出环保、时尚、高值的产品。
锦纶纤维主题展示区
主 题:多彩生活 时尚锦纶
参展对象:以锦纶为主的纤维生产企业
参展方式:在指定区域内,企业以标展或特装方式参展,使用统一标识,分品种集中展示新产品,如吸湿排汗、抗静电、抗紫外、环保色纺等新型纤维及丝袜、内衣、运动服、户外休闲装等终端产品。
随着锦纶主要原料己内酰胺供应瓶颈问题得到解决,锦纶纤维在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锦纶纤维的质轻、柔软、耐磨、强韧,色彩丰富、耐腐蚀等优良特性得到进一步展现,锦纶应用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锦纶产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在技术改进、产品研发反面取得了进步,使锦纶纤维在吸湿、透气等方面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锦纶行业正通过产业链集成创新,依托联盟形式深度挖掘锦纶在功能上的时尚特性和文化内涵,提升锦纶纤维在下游应用领域的认知度,扩大产锦纶产品链影响力。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专业委员会组织锦纶骨干企业以团队的形式亮相,锦纶企业将重点展出锦纶在羽绒服面料、休闲服装、功能性户外、运动服装、内衣等方面的应用。锦纶专业委员会期望通过“发现资源、整合资源、集成创新”来推动整个锦纶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锦纶已经与流行、休闲、运动等时尚元素紧密联系。比如锦纶在羽绒服上的应用,由于柔软轻薄、耐磨抗拉、耐低温、颜色鲜艳等特性,大大提升了羽绒服的档次与时尚性。无缝内衣的兴起虽只有十几年时间,但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无缝内衣最大的生产基地,我国80%的无缝内衣都出口到欧美等地,无缝内衣的束身与运动性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国内市场也已开始推广,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展示时尚一面的同时,锦纶在技术提升方面也颇受瞩目。在参展企业中,裕鑫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染锦纶色纱”,采用创新的“直纺色纱”技术,采用添加着色剂的共混纺丝工艺,颜色均匀,成本低,交货快,小批量灵活生产,克服了传统工艺的诸多缺陷,突破了成本和加工难度的瓶颈,为无染纤维的大量推广使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凭借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与世界范围内杰出的业内科研院所广泛交流与合作,泉州天宇化纤织造实业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快速增长,在高速纺、超弹性纤维、异型丝等领域,公司已自行研发成功多个业界领先的产品。旗下全资子公司天健特种锦纶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正在建设自主研发的超弹性锦纶66特种纤维项目。
生物基纤维展示区
主 题:源于自然 超越天然
参展对象: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海洋生物基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企业
参展方式:相关企业将分为生物再生、海洋生物、生物合成3个再生主题展示,每个主主题区都有各自的主题色。主办方统一设计主题、标识、风格,整个展示采取特装搭建与标展结合的方式。
目前,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产业发展迅猛,关键技术的突破不断出现,产品的种类快速增加,产品经济性正在逐步增强,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此次参展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海洋生物基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企业可以说是各个领域的龙头。
以竹浆粕为原料的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抑菌作用和亲肤性能。河北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升级该类产品的技术,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一代竹纤维——竹代尔沿袭了竹纤维抑菌防螨、吸湿凉爽的优良特效,同时更加亲肤柔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麻浆纤维是近年来我国研发成功的又一新产品,具有干湿强度高、吸湿透气性好、抑菌防霉的特性,是一种新型健康、时尚、绿色环保的生态纺织纤维。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研发生产该类纤维的主导型企业,此次参展,代表了我国该种纤维的技术水平。
作为生物基新型聚酯PTT纤维的原料,1,3-丙二醇(PDO)供应被垄断长期困扰着PTT产业的发展,如今,这一困境有望得到彻底解决。以清华大学智囊团为坚实后盾,盛虹集团采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作为主要原料生产PDO及PTT纤维的项目正在建设中。另外,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新型生物质PTT复合弹力短纤维——舒弹丝有37%的原料来自于非石油可再生资源,因此能减少对石油资源的石化原料的依赖度。在生产过程中,少用30%的能量消耗,减少63%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PLA纤维是由聚乳酸(PLA)树脂经熔融纺丝而成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纤维,国内在纤维加工及产品应用上已经比较成熟,规模达到3000吨/年。PLA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无纺布、卫生环保材料。此次参展的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采用自有技术,突破L-乳酸聚合及PLA纤维制备的核心技术瓶颈,实现了万吨级聚合、千吨级纺丝产业化生产,为我国聚乳酸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海洋生物基纤维来自海洋,资源丰富而且可以再生,符合化学纤维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海洋生物基纤维主要包括海藻酸纤维和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纤维,是自海洋生物提取的纯天然绿色纤维,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优良的抗菌抑菌、消炎、止血、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已在航天、航空、航海、医疗卫生、军用和民用纺织品、工业过滤防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产量最大的生物基纤维是壳聚糖纤维和海藻纤维。我国千吨级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海洋生物基纤维的发展将带动海洋养殖业、化纤纺织、卫生材料、过滤防护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