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丝绸专区 >正文

棉花市场从“政策市”到“市场市”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6日

而收抛储政策让我国棉花的现货价格长期窄幅波动,这种影响也直接体现在期货市场。由于收储价托底,市场少有现货流通,实体企业没价格避险需求且难以组织仓单交割,利用期货套期保值需求被弱化。
  收储改直补政策的实施,或推动国内棉价经历一个大的去政策化过程。“目前国内棉市正处于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变的过渡阶段,不再继续大量抛储及搭配发放进口棉配额,完全取消配额成为可能,储备棉补贴政策也将再进行调整优化。”张闻民认为,收储政策综合调整应包括实行棉花直补政策、目标价格补贴、多项综合补贴,储备棉收储抛储轮储去库存化,逐步放开进口棉配额,以及健全中国棉花产业市场政策和综合经营新体系等4个方面。
  做好风险防控管理
  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纺织企业都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准备
  记者调查发现,未来市场怎么走、需求如何变,是上下游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新政的实施使得成本减少,产业链信息透明。”不过,王思社坦言,他也担心棉花政策变化较大,价格能否平稳对接,如果下跌过多,企业的库存棉纱等都在贬值,而目前大的企业最少也有3个月的库存。
  供需面的变化是影响棉价走势的主要因素,但对于棉纺织企业而言,棉花现货价格涨跌的影响是不同的。“价格暴涨,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风险,而价格下跌,会带来棉纱等产品价格的下跌,从而造成产品销售困难及企业经营亏损的风险。”姬广坡表示。
  对于上游收购企业来说,同样增加了经营风险。湖南省农业厅经作处调研员吴若云认为,收储企业是否收储的参考因素包括储棉投放量、国内价格高低、国际棉价涨跌,以及下游市场行情。临时收储政策有国家资金兜底,实施目标价格试点,增加了收购企业的自主权,也加大了自负盈亏的风险。
  张闻民建议,大型企业可确立全部现货数量为经营期货基础,适时提前进行足额足量期货保值,2至3年内完成战略调整优化棉花产销经营布局结构。棉花纺织企业须对已有棉花棉纱库存订货及预期经营数量适时作出60%至70%、80%至90%的期货卖出保值。
  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陈平认为,对于加工企业而言,棉花的销售市场将会重新与市场接轨,应加强自身库存的风险管理;对于进口贸易企业而言,进口配额的价格不再持续高企,国内外棉花价差缩小或使配额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应注意对手中配额的风险管理;纺织企业则需注意国内外价格接轨可能带来的棉花和棉纱价格下跌影响,适当做好库存棉花和棉纱的套期保值。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7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丝绸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