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针织面料出口额增加、进口额减少,出口数量达90.7亿米、出口金额达129.1亿美元,出口单价1.42美元,与进口单价1.55美元相比,仅相差0.13美元,可以说我国针织面料生产已经可以比肩国际水平。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将在波动中逐渐加强,发达经济体将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随着国内经济改革和结构优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未来一年,经济的有利因素将继续带动针织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的提升有望成为行业增长的驱动力,在总体趋增的走势中,针织行业将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原料价格仍存下行空间。受库存高位影响,2014年国际棉花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价格总体将呈现下行走势。美元升值及利率上行有望促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走低,加之产能被迫释放可能的存在,化纤类原料呈下行趋势,故两大原料价格将同时存在下行空间。
二是中小企业仍面临生存压力。从国家统计局对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的数据来看,针织全行业利润提升较快,但同时亏损额也在同比增加,行业内两级分化日趋明显,因此存在结构性变化的可能性加大。未来,在行业的发展和调整中,行业中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三是电商风起云涌,针织产品获更多机会。2013年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移动电商、O2O模式、跨境电商的不断涌现,使得未来战略布局日渐清晰,平台格局日趋明朗。县级城市为网购的规模扩大和全民购物方式变革带来新机遇。2014年,电商渠道的拓展注定更加突飞猛进,针织类产品小件、平价、标准化、无需试穿等多种天然优势必将成为在该渠道销量继续增长的保证。
四是四种转移模式同步发展。受人工成本快速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国内纺织品加工趋于向劳动成本要素更低的区域转移,在针织行业内四种转移模式同步发展。从国内看,针织行业呈现双转移趋势,即沿海省份向中部省份的转移和沿海省份的内部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从国际看,呈现出从中国向以成本为优势的东南亚国家的转移和向以人才和品牌为要点的发达国家的转移两种转移模式。前者以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等作为针织行业跨国转移的主要目标,后者主要表现为行业内优势企业对发达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并以此机会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为进军国际市场作出有益尝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