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业“招工难”愈演愈烈 5%-10%涨薪对求职者不具吸引力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4日

纺织业或海外招工
  企业曾经盼望地方政府能帮助解决招工难题,有的地方政府也确实试图牵线搭桥,但效果并不好。文章开头所述的常州招聘会就是例证。
  刘加法有一家手套厂,因为工人难招,他改变了策略:自己不再扩大生产规模,专心做品牌,订单多了就分到做得比较好的小企业去做,分散招工压力。但是,他也要保证自己的100台机器开动起来,为此,他用比别的老板更高的带工费鼓励老工人带新工人回来,别的老板的带工费是新带工人年薪的千分之二,刘加法出千分之五,这样才勉强招到了足够的工人。
  在李恩看来,企业缺工的原因都是外部性的,企业做了所有该做的来挽留工人。在对员工的调查中显示,工人对薪酬的满意度很高,在工作环境方面企业也不断改善。创兴是花园式厂房,绿化面积超过50%,工厂里有超市、网吧、各种运动场……
  李恩说,像创兴这样的工厂很多,现在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是完全竞争的态势,工人们会比较宿舍、设备、工作环境,企业要想招来人就得做到“你好我更好”。但在已经相对良性的环境和薪酬体系下,人们还是不太喜欢进入这个行业,这就是社会环境问题了。
  招工难,工资成本上升,纺织服装业用工难其实正是整个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调查显示,在1995年—2005年的10年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只增加了几十块钱,这种局面在2005年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后结束了,纺织业在过去9年经历了调整、冲击和震荡。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介绍,中国的劳动力绝对数量已经连续两年减少,去年全国劳动人口的数量净减少233万,2010年农民工全国月平均工资是1690元,去年已经到了2609元。
  杨世滨认为,企业化解用工难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大学生已经成为新的就业力量,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要吸引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到产业中来,除了提供体面的薪酬,还要有可以纳入他们人生规划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稳定现有员工上,有些企业每遇到问题就去招新的工人,但招聘新人需要不断培训,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也要重新建立,不如留住已有员工。
  对于纺织企业的用工难,有专家认为,除了吸引应届大学生和留住老员工以外,还可以将一些产品线转移至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较为充裕的省份,甚至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利用其较为廉价的劳动力。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3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