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专业服装品牌“暖冬”如何逆袭?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5日

宗青逸:艾莱依、波司登等国内最知名的羽绒衣品牌都在不同渠道的销售方式上猛下功夫。例如波司登2008年就开始做独立的B2C,2009年进驻天猫商城。而艾莱依尽管线上发展时间非常短,在羽绒衣类目的搜索关键词量已经逼近波司登。

工业定制化真正走进“买家导向时代”

宗青逸:2013年的“双11”,我为千仞岗制定了1500万元的销售目标,最终完成量为1300万元,并未达到我的预期,然而千仞岗还是排在羽绒衣类目的第四名,并将第五名远远甩在后面。因为大多数卖羽绒衣的小品牌连目标数量的20%都没达到,这足以证明整个行业处在劣势。而款式设计确实是制约羽绒衣发展的最大因素。

预估流行款式不准,大部分款式成滞销款,对于品牌来说是最致命的打击,尤其对于品牌影响力不够强、正在成长中的品牌来说,一两个流行的款式可以笼络一大批消费者,让销量迅速爬升,但款式一旦丧失吸引力,这部分消费者的转移之快也是让人无奈的。

余峰平:市场调查对全年的销售起到主导作用,一般来说,羽绒衣厂家会在4月开始生产当年冬季的新款,在销售前的两季,研发团队开始进行图纸设计,而款式侦探几乎全年都在各地“寻款”。多数羽绒衣品牌依然是针对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这并不代表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因为即使迎合大众口味,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更多预期较高附加值的品牌,例如一线的波司登、艾莱依、迪欧达,必须针对年轻化的消费者做出更多的变化。

沈书巍:做品牌花费心思最多之处就在生产前的款式设计。服装业已连续几年“加速度”为负,眼下消费者的胃口越来越难满足,未来必然是一个“定制”的时代,这里的定制不是狭义的“一对一高级成衣定制”,指的是真正去了解买家需要和喜欢什么。

有人认为投入几百万来研发一个品牌是砸钱,但这钱是必须花的。而且设计师们不能局限于寻找全球的潮流趋势,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还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审美态度,例如欧美大牌的流行款并不一定能在国内中年消费者中吃香。

“定制”的意义在满足买家的“限量”和“唯一”的需求,羽绒衣的变化可以体现在面料、毛领及整体款式设计等多个方面,而这种需求在未来10年的消费群体中将进一步凸显。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99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