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是一味抵制,还是自己也变成一只狼?显然后者更为明智。在东莞,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1万多家,根据一项最新的抽样调查,其中超过5000家企业有意愿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一套8000人民币的家具,转手老外就是8000欧元,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卖给欧洲家庭呢?”东莞楷模家居的老板这样说。主动变“狼”的企业已经很多,仅在厚街制鞋行业,已有近2000家上下游企业涉足网络营销,外销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传统制造云集的东莞有着开展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据统计,淘宝有1/3的商品产自东莞。并且在国内贸易电商已是一片红海的今天,东莞以其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更有望开拓跨境贸易电商这片广阔的蓝海。现在的问题是,对单个制造企业来说,涉足跨境电商是一件门槛颇高的事,面临着人才、通关、物流等诸多瓶颈。“政府的手”此时发挥了作用,由邮政局牵头,东莞正在打造首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配套海关、检验检疫、税务等部门入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走进产业园,七层场所已被企业租用,有小型制造商、中小电商,也有国际知名的大电商。在园内的网销中心,一支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正在ebay、亚马逊等国际平台上忙碌,销售当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箱包、鞋帽、服装、化妆品,将“东莞制造”推向全世界。
ebay团队负责人韩俊为记者演示了一个手机壳在ebay上卖给美国消费者的过程。“美国人在ebay上发现,原来东西可以这么便宜。这样的手机壳在美国当地要花一二十美金,而找中国卖家只三五美金。通过各国邮政普惠的“国际小包”业务,运费非常便宜,一公斤运到美国只需七八十人民币,如果是戒指之类的轻小件,只要两三块钱。”韩俊说。
对于习惯了接大单的制造企业来讲,是否能适应从“大货柜”到“国际小包”的变化?东莞市邮政局副局长张锋告诉记者:“2013年东莞通过邮政发出的‘国际小包’约有350万件。跨境电商这块国际需求非常旺盛,加工贸易企业尤其需要接受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的定制需求,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有必要引导企业认识这个趋势。”
事实上,东莞市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寄予了厚望,认为这是东莞品牌——而不仅仅是“东莞制造”迈向世界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东莞有望借此走向国际产业分工高端环节。东莞市委政研室主任邓涛说:“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企业打品牌、拓市场,而不是简单地把莞货卖到外国人家里去。现在的中小制造企业,可望在网上直接便捷地与海外大买家对接,不仅大大提高了利润,而且可以根据海外需求开展设计、研发,在网上注册、打造并维护品牌。”
“这块做得好,就是一个翻身仗,让全世界认识到底什么是‘中国制造’!”东莞市副市长唐庆涛雄心勃勃地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