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同样的产品,由于很多品牌是在跟着国外做,所以对面料的掌握速度会相对缓慢。”
对此,陈建湘也感同身受。据悉,华升集团的国内外客户占比分别为90%和10%,而这也让陈建湘非常肯定地认为国外客户更能把握时尚脉搏。“很多人认为国内外客户的需求有所不同,而根据我多年来经验,我认为他们的需求整体是一致的,但国内市场的流行趋势往往要向后推一段时间”。她还举例称,一般国外2014年的产品,在国内2015年才会进行宣传推广,时间差接近一年。
针对国内外市场上的种种差异,健业纺织还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营销策略:国内市场主要是上门拜访,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采用大客户营销策略;国际市场则需要实现快速反应,邮件营销、参与国际展会,着力提升员工素质,采用的是区域代理策略。

不难看出,国内外市场差异的存在不仅源于对时尚的掌握程度,还存在于国内品牌热衷于跟随和模仿的行为。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林祥就坦言,其实这种模仿不仅存在于终端市场,在印染行业里也有这种“潜规则”。
莫林祥认为,要想打造自己的恒久品牌,就必须走原创之路。他介绍称,红绿蓝所有产品的印花花型均为原创和委托设计公司开发的的原创花型,既有国际大家的元素和流行趋势,也有传统民族保留的要素,开发的花型和配色均走在时尚的前沿。
对于红绿蓝来讲,国内外市场存在的差异并未影响其营销策略,他们对国内外客户都是以产品获得主动,因为好的产品才会有好的销售,他们追求的是以最快的创新速度、最高的品质来牢固树立企业形像。
在差距中寻找力量
近年来,欧洲市场依旧疲软,整体消费并未见好转,不过南京意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彤认为这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中国制造仍是以低端产品开拓欧洲市场,无疑会受到东南亚等国廉价劳动力的冲击,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替代欧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产品,在中档产品市场我们还有一定机会”。武彤认为,中国面料企业向中高端路进发还有很宽的路可走,但靠走量赢得市场的时代的已经过去,面料企业的出路一定是小批量,拼花色,敢创新。
谈到多国内外面料企业的差距,广东健业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华英也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这其中的问题:“主要差距表现在趋势预测方面,以前是品牌营销,现在普遍转向产品营销,这方面差距非常明显;另外就是产品质量把控,这与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理念有莫大关系”。
据了解,健业纺织的客户主要为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品牌客户;美国的品牌客户和批发商;南美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的代理;东南亚的成衣厂等客户。面对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健业纺织在不断的完善中体现出了面料品质把控好、交期快,质检符合国际化标准等竞争优势。阎华英指出,现在是国际化分工,是全球供应链,企业首先要在全球供应链找准自己的位置,即定位要准确,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然后逐步向高获利的方向转移。
谈到差距与不足,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涛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种不足更多的是体现在了产品包装方面。其实不仅在面料行业,中国很多的商品都不能达到“神形兼备”。这其中所谓的形就是产品的功能性及美观性,也就是消费者从商品使用中得到的价值。而包装作为唯一能被消费者看到的、并代表产品品质的载体,在竞争中愈显优势,成为产品差异化的有效工具之一。
法国Texworld展作为中国面辅料、服装供应商接触国际客户的重要桥梁,中国面料企业展示出了其应有的国际化水平,而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差距与不足,则需要中国的面料企业因地制宜,找准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无论如何,基地企业此行的参展见闻为中国的面料企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迪,也为中国纺织企业步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走出了积极一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