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机企业研发热情未减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7日

常州中迈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嘉良说:“我们是做经编机的小厂,2012年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我们的定位就是差异化竞争,从市场嗅出什么是最需要的,我们就做什么,譬如汽车内饰、床垫等等。目前我们研发生产了一种做运动鞋间隔面料的经编机,订单情况非常好,供不应求。”

常州瑞昇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何志清介绍说,他们是做全自动电脑整纬机的,在10年的打拼中建立了与客户共赢的经营理念,他认为,对于客户而言,有一只新产品就能把他们救活,“市场找对,我们的技术研发到位,合作共赢没有问题”。2012年他们生产了160台整纬机,2013年达到200台,“与‘左口’等欧洲品牌比,我们的性价比要高一些;对客户都有个性化的定制。我们总的感觉就是来不及做!”

国家印染数字化系统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常州宏大科技集团董事长顾仁在座谈会上说:“我们企业生于创新、长于创新、好于创新。企业做到今天,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团队。宏大科技2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纺织印染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研发,专注于纺机在线检测,提升了纺织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企业也因此获得高回报。”

调研组成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主任李金宝在座谈会总结发言中表示,听了常州纺机企业的情况介绍感觉很兴奋,这些企业高度关注产学研合作;高度关注客户需求;各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研发产品,如常州八纺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多轴向经编机的研发,应该属于原始创新,中迈源的多层经编等等,都是非常好的研发成果。这些好的经验值得行业认真总结和学习。

此外,调研组也归纳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关键技术创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国家引导;二是纺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偏弱,核心技术少;三是企业创新专注度不够;四是企业专利保护问题得不到切实保障;五是科技成果推广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自主创新成果在市场获得成功后,不能大规模快速形成生产能力,错失发展良机。如中迈源研发的运动鞋间隔面料和经编机,就是因为专利得不到保护而不能快速扩张的典型案例。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6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