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模式“转换”遭遇瓶颈
是继续停留在2012年之前的旧模式,还是转向未来35年需要探索形成发展的新模式?摆在纺织产业面前的生存问题就是这样地明显。
但是,新旧模式的“转换”遭遇的瓶颈和困难亦是同样的显而易见。尤其对纺织企业而言,每一步都将是脱胎换骨的转型之痛。
2月23日,在京举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九届年会试图抓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为正步入攻坚关键期的纺织产业的转型发展谋变避险。
内需市场成变局最大隐忧
去年纺织服装的零售总额增长由此前的平均17%降为11.7%。
不可否认,纺织行业的“难”是整个国民经济调整改革在纺织工业的映射。
诚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表示,纺织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过去经济政策负面作用的“消化期”的同步和倒逼。
内需消费市场的变化首当其冲。在预测2014年中国纺织业趋势时,高勇认为,以“稳”为主的整个纺织行业形势中,“变化”比去年要大,要多。
首先是原料。“棉花价格,棉花政策可能比过去两年更难预测”,高勇指出,多数人认为新棉季到来的国家将对新疆给予目标补贴,认为今年棉花价格会大降,会较为接近国际市场价格,但实际上,在今年9月份以前仍执行国家放储价,国库已有1300多万吨棉花,相当于存储了两年多的棉花产量,而国家现在消化的手段只有一个进口配额。
“怎么挂钩?用什么方法挂钩?用什么价格挂钩是今年消化国储棉的变数。”高勇直言,在棉花市场价格方面会有变化,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而2013年,出口回升成了纺织业“所没有想到”的亮点。
高勇介绍,2013年纺织服装出口统计为2920亿美元,增长11.24%,远高于全国7.9%的增长率,也是前年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只有3.32%的“迅速拉升”。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