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我国纺织企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9日

华芳集团作为国内棉纺行业的排头兵,一直关注区域结构调整,并进行了转移的尝试,先后在新疆、河南、山东建厂,同时在“走出去”跨国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走出去”对于打破国内高成本、配额壁垒和利率风险具有很大的意义。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早在2004年就在越南和柬埔寨建立加工中心,后来又在新加坡建立了贸易中心,集团合理进行区域配置取得了很大成效。集团董事长徐卫民指出,企业走出去要先进行结构调整、市场调整,进行技术提升,用品质引导市场。结构调整要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比较好的市场、人才,而不是简单的设备转出去。

江苏华瑞国际集团是江苏省较早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民营企业集团。华瑞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充分考虑到美国、欧盟从不同国家进口纺织品的平衡政策,保障了订单安全性,同时利用当地国充足劳动力优势。华瑞集团负责人谈到货物到港后的保险问题需要给予关注。

江苏AB集团从2006年转移到柬埔寨,他们对转移有着自己的感悟,认为不光是制造业的转移,更要做的是人、财、物的准备,国内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要把先进的管理团队一起走出去,还有转移过程中,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

江苏红豆集团从2007年就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园区共有54家企业入驻。西港特区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培养储备人才资源,在中柬双边政府的支持下,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无锡一棉认为“走出去”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趋势。无锡一棉很早就进行过“走出去”的尝试,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军埃塞俄比亚地区,他们建议要合理看待“走出去”,要利用国外技术、管理经验和国外资本走国际化的道路,但是他们认为要合理“走出去”,不能把市场流失,不能让中国棉纺业竞争力流失。

江苏大生集团通过跨国并购参股的形式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江苏联发纺织在新疆建立了工厂,同时也在柬埔寨建立了工厂。现在办事处不断扩展,分别设在印尼、巴基斯坦等地,从加工贸易到色织面料,他们建议,“走出去”要稳步小踏步前进。

张延恺在总结此次会议时认为,目前,国内企业要结束被动走出去的局面,而是要要主动进行调查研究。并合理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进产业链高端,最终提升产业链价值。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2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