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高棉价、融资贵等四大问题制约国内棉纺织企业发展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0日

对棉纺织行业来说,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东信公司职工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5岁,一个近8000名职工的企业,35岁以下的年轻职工都找不出几个,特别是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这样的岗位,大有“后继无人”的趋势。 

  为留住员工,一些棉纺织企业开始大幅提高员工福利。有企业老板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看自己能干多少,只看能挣多少,公司真是哄着员工来上班。”免费培训、五险一金是基本待遇,提高福利,减少员工流失。预计今年员工薪酬还要上涨,工人工资照这样涨下去,作为微利经营的棉纺织企业真的吃不消。 

  税费繁多 企业透不过气 

  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需缴纳的17%的增值税、25%的所得税,以及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印花税、地方教育费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基金、环保费、工会经费等各种费用项目。除了这些与其他工业企业相同的税费项目外,棉纺织企业还承担着棉花增值税“高征低扣” 的不合理税赋。以同属于农产品的大豆举例来说,大豆加工成豆油,棉花加工成纺织品,大豆和豆油同归属为农产品,它的进项税与销项税都是13%,而棉花加工后的纺织品则归属为工业品,销项税率为17%,这样一来,棉纺织企业就多承担了4个百分点的不合理税赋。 

  过去,棉纺织企业的能源、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还能承受这种“高征低扣” 的税收政策,但现在棉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4%,这种“高征低扣”的政策已经压的企业透不过气。国家应尽快改变这种政策,实现平征平扣,减轻企业税赋,还棉纺织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棉花的进项税和销项税能保持一致,都是13%,那么全行业将新增利润40多亿元,这无疑是为处在困境中的纺织业送来甘霖。 

  企业靠补贴是长不大做不强的,由于市场竞争导致各种压力必须靠企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来消化。但是像银行融资贵,国内外棉价倒挂,棉花进项税与销项税不统一等问题,是靠企业自身努力解决不了的。随着安徽、河北两省将皮棉、棉纱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这种长期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高征低扣”现象终于有所松动,相信随着政策不断向利好方向调整,棉纺织企业的春天不会太遥远。(湖南东信集团董事长高骅 文字由毛吉元整理)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87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