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储棉出库成交比例大多在30%左右,流拍严重,这与抛储的棉花资源同纺企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国储棉品级与公检不符、亏重等因素有关,也与18000元/吨的抛储底价过高有关。以3月份为例,港口SM 1 5/32"美棉的净重提货报价为16600-17000元/吨(滑准关税,下同);印度棉S-6 1 5/32"仅15500-15700元/吨,加上配额转让费用,内外棉价差仍在1500元/吨左右,而国产C40S及以下棉纱与印度、巴基斯坦甚至越南、泰国等纱厂产品在各项技术指标检测中已几乎没有优势(强力、CV值、断头率、毛羽等)。
3、若国储棉出库销售与滑准关税配额按4:1比例搭配,对棉价有何影响?一方面当前国内棉价与SM级美棉的价差在1000元/吨以上,滑准关税配额一旦增发,转让价格难以跌至1000元/吨以下,以此推算,若3月份以后抛储底价仍是18000元/吨,竞拍皮棉的实际成本将低于17750元/吨,而且成本随配额转让价格的升高而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若抛储3128级皮棉起拍价降至17250元/吨,并按4:1比例增发棉花进口配额,与SM级美棉的价差缩小至500元/吨左右,竞拍皮棉的实际成本约17125元/吨。因此,笔者认为抛储“捆绑”进口配额既有利于棉纺企业降低纺纱成本和配棉,又能相对有效的促进国储棉出库。
综上所述,无论从农忙时节还是棉纺织企业的“忍耐期”来看,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尽早出台棉花调控政策,给棉农和棉花加工企业吃上一颗“定心丸”,也给纺织企业同印巴等国家同台竞技的机会。降棉价、降税收、降成本是大趋势,棉农则通过合理的补贴、农产品间的价格联动以及政府的指导来实现植棉面积、植棉收益的相对稳定,把籽棉、皮棉的定价权还给市场更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