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0日

高棉价、融资贵等四大问题制约国内棉纺织企业发展

湖南东信集团是国家工信部和湖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调度的大型纺织企业,湖南省纺织龙头企业,拥有50万纱绽,5000头汽流纺和5000台织布机,现有员工8000人,年用棉量达10万吨。近几年来,随着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不合理税赋以及各种收费的不断上升,企业已处于微利经营状态,特别是作为用棉大户,棉花成本已压得企业透不过气。目前,公司的用棉量已压缩了40%,转型用新型纤维,但棉花成本的压力仍然很大。

高棉价企业竞争力削弱

业内有一句俗话,“成也棉花,败也棉花”。棉价的波动与国内外棉价差是牵动棉纺织企业一根最敏感的神经。表面看,国内的高棉价是造成企业成本高、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追根溯源,给行业造成长期困扰的却是棉花进口配额制度、征收高额滑准税、进销项税“高征低扣”等政策,导致企业无法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事实上,目前棉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国内的高棉价,而是与国外几千元的棉价差。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棉纺织企业都是在与几千元的内外棉价差作斗争。如今,我国纯棉40支以下的纱已经没有市场竞争力了,东信公司40支以下的纱线订单都被印巴和东南国家的企业抢走了。

国内外不同的棉花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外棉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国际棉价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价是以收储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去年以来,棉花收储价为20400元/吨。由于收储价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国内外棉花差价居高不下。目前,每吨差价仍在4000元左右徘徊。

面对居高不下的棉价差,中国企业并不能自主利用海外原材料市场来“削峰填谷”。按照世贸协定,我国每年配额进口89.3万吨棉花,实施1%的优惠关税,但配额以外的进口棉花,征收5%~40%的滑准税。滑准税的征收,相当于为进口棉价设置了底限,其目的在于减少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确保棉农利益。但是由于进口配额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分不到配额或配额过低的企业即便进口棉花,也高关税而得不到实惠。也就是说,我国的棉纺织企业正在以高于对手1/3的原料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而高出的成本是难以靠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消化的。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3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