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0日

取消配额制、滑准税成了棉纺织行业的一致呼声。取消高额滑准税,让中国企业可以自由地利用海外采购平抑原料价格,同时也可防止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在制定棉花出口政策时借机提价,为本国纺织品出口争取优势。此外,呼声较高的棉花直补政策也终于在今年新棉花年度开始试点,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但是棉花是否能实现市场化、高棉价的困局是否就此打破,还需时间的考证。但是可以确信的是,保护农业不应以牺牲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代价,如果棉纺织行业不景气,那么全国的棉农和300多万棉纺织工人就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中。

“融资贵”企业负担加重

近年来,“融资贵”也成为棉纺织行业最头痛的问题。在中纺联统计中心对行业500多家企业的调研中,有近4成企业融资利率比银行基准率高10个百分点以上,如山东等地的纺织业贷款利率普遍浮30%以上,而且相当多的企业都被迫接受了承兑汇票业务。

以东信公司贷1000万元为例算一笔账。首先,银行1~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65%,再上浮50%,收取利息为99.75万元。其次,银行要求将贷款做成6个月的全额承兑汇票,这意味着企业拿汇票给供应商,供应商只有在6个月后才能拿到钱。如果供应商不愿意等6个月,企业需要交贴现利息14%,增加利息70万元。最后,企业还需要到银行指定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缴纳最低3%的担保费用。这样一来,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实际利率高达27%。此外,银行有时还会以保证存贷比为由,要求企业存一定的保证金。

原应服务实体经济的银行业,己经成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要贷款,就要接受承兑贴现等条件,年底一算账,银行利率高达30%,对棉纺织企业冲击太大。目前,银行担保条件高,融资费用高,棉纺织企业本就微薄利润都还了银行利息,可以说,企业完全是在给银行“打工”。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东信公司目前提供8000个就业岗位,多的时侯可达12000个。但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棉纺织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变得更少,这无疑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如果国家能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产业的扶持力度,降低担保条件,减少全额保证金,那么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会有明显效果。

用工制约企业忧心忡忡

80、90后等新一代农民工正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冲击最大。据中纺联抽样调查显示,去年纺织行业员工工资平均涨幅在15%以上,但依然有八成以上的企业依然存在着用工短缺。纺织企业普遍反映,新一代农民工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及成长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由于纺织车间多是噪音大、气味重,工作坏境差,劳动强度大,而薪水又不算高,他们宁可做服务业,也不愿意到纺织厂打工。这就造成了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

对棉纺织行业来说,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东信公司职工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5岁,一个近8000名职工的企业,35岁以下的年轻职工都找不出几个,特别是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这样的岗位,大有“后继无人”的趋势。

为留住员工,一些棉纺织企业开始大幅提高员工福利。有企业老板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看自己能干多少,只看能挣多少,公司真是哄着员工来上班。”免费培训、五险一金是基本待遇,提高福利,减少员工流失。预计今年员工薪酬还要上涨,工人工资照这样涨下去,作为微利经营的棉纺织企业真的吃不消。

税费繁多企业透不过气

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需缴纳的17%的增值税、25%的所得税,以及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印花税、地方教育费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基金、环保费、工会经费等各种费用项目。除了这些与其他工业企业相同的税费项目外,棉纺织企业还承担着棉花增值税“高征低扣”的不合理税赋。以同属于农产品的大豆举例来说,大豆加工成豆油,棉花加工成纺织品,大豆和豆油同归属为农产品,它的进项税与销项税都是13%,而棉花加工后的纺织品则归属为工业品,销项税率为17%,这样一来,棉纺织企业就多承担了4个百分点的不合理税赋。

过去,棉纺织企业的能源、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还能承受这种“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但现在棉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4%,这种“高征低扣”的政策已经压的企业透不过气。国家应尽快改变这种政策,实现平征平扣,减轻企业税赋,还棉纺织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棉花的进项税和销项税能保持一致,都是13%,那么全行业将新增利润40多亿元,这无疑是为处在困境中的纺织业送来甘霖。

企业靠补贴是长不大做不强的,由于市场竞争导致各种压力必须靠企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来消化。但是像银行融资贵,国内外棉价倒挂,棉花进项税与销项税不统一等问题,是靠企业自身努力解决不了的。随着安徽、河北两省将皮棉、棉纱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这种长期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高征低扣”现象终于有所松动,相信随着政策不断向利好方向调整,棉纺织企业的春天不会太遥远。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3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