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亏损企业数量上升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梳理几家大型纺织企业的2013年业绩情况也发现,包括华芳纺织、泰亚股份、德棉股份等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华芳纺织净利亏损3251万。“2013年纺织行业延续近三年来的下行态势,由于国内棉花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各项成本上涨和国际市场复苏不稳定,纺织企业都好不到哪儿去。”华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倒逼产业链转型破困

成本环节的考验,已经开始倒逼纺织行业转型。

回龙坝镇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徐兴全表示,目前回龙坝镇部分企业已通过改善或引进先进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如去年有一家企业就购进96台国内先进的喷气织机。还有部分企业则是通过产品创新寻求出路,开始向高档布料等专用产品发力。

“此外,镇政府也在积极帮助企业进一步解决融资的问题。”徐兴全表示,去年通过引进多家银行进行合作,就为当地企业融资3.5亿元。政府方面也同时在引导企业在管理方式、经营理念方面的转变。

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管控办负责人樊柱梁昨日透露,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过高增加棉企成本,使得棉企不得不转型升级,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以该公司为例,就已经决定降低用棉量,生产混纺产品,预计新产品将在下月亮相。

不过,纺织企业遭遇的棉价倒挂的问题或将在今年迎来拐点。

国家发改委已确定新疆作为棉农直补政策的试点区域,计划将过去行政色彩浓厚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改为强化市场作用的棉农直补政策。

孙立武接受采访时表示,棉花直补政策实施后,意味着国内棉价也将与市场挂钩,根据供需情况来定价,国内国际棉价将接轨。

孙立武介绍,棉花收储政策在执行之初,的确起到了托市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执行三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棉花市场发展需求,且在这过程中,棉农受益并不多,而通过直补政策,棉农积极性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储棉在1300万吨左右,量比较大,综合分析来看,国内棉价将呈现出回落趋势,利好纺织服装企业。

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调查显示,在质量方面,2013年,重庆口岸共检验检疫进口棉花8770吨、货值1968万美元,其中质量方面检出不合格批次率83.33%,帮助企业实现对外索赔39.49万美元。同时,短重问题突出,到货批次100%存在短重现象,平均短重率达1.48%。

根据规定,进口棉花未经检验不得投入使用。但由于重庆乃至西南片区至今无国家指定的进口棉花检测实验室,现场查验后抽取样品须送往湖北、陕西等地进行品质检验,企业需依据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品质和重量索赔证书对外索赔。而进口棉花索赔有效期自入境计算仅有90天,扣除入境通关、转箱再转内河运输、抽样送检等环节后,留给企业对外索赔的时间较短,严重影响企业生产进度安排。

该局建议,继续加大对棉纺企业的政策扶持,协助企业争取更多的进口配额,同时在优惠税收、出口退税、产品外销等方面要给予企业更大的扶持、优惠;并尽快组建重庆进口棉花检测实验室,切实解决进口棉花检测周期过长的问题,避免误赔,维护用棉企业的合法权益。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80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