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纺圆桌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下称中纺联)副会长高勇在报告中说,2013年,整个纺织行业GDP同比增长8.3%,主营业务收入63800多亿元,比2012年增长11%,行业利润3605亿元,同比增长17%。看看这几组数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然而,这只是表象。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中国的纺织工业已经进入持续低速增长阶段。
“打架”的数字
高勇介绍,行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有不少数据“打架”。以纺织中占比重最大的棉纺产业为例,纱产量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比上年有7.2%的增长,但是中纺联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下称中棉协)测算的数据是0.5%的负增长。布的产量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比上年有4.6%的增长,而中棉协测算的结果则是仅增长1%左右。
在行业协会的调研中,企业的感受普遍不好。有些老板甚至表示2013年比2009年的形势还要困难。2009年,由于欧美市场萎缩、国内贷款紧缩等多重因素作用,纺织行业掀起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大企业的“倒闭潮”,被称为“史上最困难的一个纺织年”。
2014年春节以来,中棉协一直在江苏、山东、河南等棉纺产业主要分布区进行调研,各地具体情况虽有差异,但销售不畅、国储棉质低价高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部分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在亏损状态下继续开工生产,江苏无锡和常州,很多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放假40天以上,关闭的小企业数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棉纺行业只是整个纺织工业的缩影。高勇介绍,在产业链下游,服装行业全年产量仅增加1.25%,已经接近零增长,这是历年来最低增长幅度。
高勇表示:“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业GDP增长一定要远远高于全国GDP的增长,才能拉动全国GDP的增长;如今,尽管第三产业在快速发展,但全国GDP增速在7.7%,工业GDP增长一般也要在9.3%以上才足以支撑,但现在纺织只有8.3%,这个增长率已经不能够完全完成国家赋予纺织工业的使命。”
纺织业“三驾马车”两驾乏力
在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中,纺织业去年就有两驾跑不动了。
高勇介绍,2013年全国投资增长19.7%,纺织行业增长17%。过去行业投资总是远远高于全国投资增长,普遍超过30%,最高时甚至达到42%。高勇承认,17%的投资增长跟高增长时期比较,让行业感觉“很不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