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纺织行业研究员谢明对记者说,“向低成本区域集聚是企业的本能,从整体来看,我国轻工产业已出现向外转移的势头,其中江苏最为严重,这种现象可能会随着国内棉花价格的继续坚挺而愈演愈烈。”
棉花直补政策试点或成拐点
不过,纺织企业遭遇的棉价倒挂的问题或将在今年迎来拐点。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已确定新疆作为棉农直补政策的试点区域,计划将过去行政色彩浓厚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改为强化市场作用的棉农直补政策。
昨日,卓创资讯分析师孙立武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棉花直补政策实施后,意味着国内棉价也将与市场挂钩,根据供需情况来定价,国内国际棉价将接轨。
孙立武介绍,棉花收储政策在执行之初,的确起到了托市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执行三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棉花市场发展需求,且在这过程中,棉农受益并不多,而通过直补政策,棉农积极性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储棉在1300万吨左右,量比较大,综合分析来看,国内棉价将呈现出回落趋势,利好纺织服装企业。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