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皮革主体行业出口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合计占全部贸易方式的89.1%。其中,一般贸易额同比增长11.2%,所占份额增至69.5%,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额同比微增0.04%,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19.6%。
东部沿海省市是我国皮革主体行业出口的主要口岸,广东、浙江、福建是出口前三大省,合计占比72%。河北出口增长最快,达27.1%,增速加快13.4个百分点,近三年来呈加速增长状态。排名前十省份中只有江苏下降5.7%,增速回落20.1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我国皮革主体行业2013年进口84.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对进口增速的贡献中,制成品为3%,其中鞋类对进口增速贡献为2.4%、旅行用品及箱包为0.8%;而半成品革、成品革、已鞣毛皮等原料为5.5%,其中,半成品革、已鞣毛皮的进口增速高达16.3%和31.7%。欧盟仍是我国皮革主体行业进口首要来源市场,份额占比35.8%,而其中又以意大利为进口第一大国,占进口总额的23.4%。南美的巴西为我国皮革主体行业第二大进口国,进口增长19.7%,占比达到8.4%。越南占我国进口额的8%,位居第三,而我国皮革主体行业从东盟进口全年增长17.2%,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双方皮革主体行业的外贸增长。我国经济发达的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进口总额位居前列,三地合计占比72.9%。进口额前十省市中,只有江苏同比下降,降幅10.2个百分点,北京增速最高,达38.7%。
宏观总体向好自身亟需变革
2014年,我国皮革主体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有望进一步向好,但存在出现波动性的可能。内需市场基本面总体良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鞋服类内需消费增速有望在2013年的水平上稳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有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政策利好,但若刺激不足,内需市场亦难有乐观表现。国际方面,美、欧等经济体已呈现实质性复苏迹象,经济宏观面的改善将逐步传导至终端消费,全球市场料将呈现稳中向好局面。
国内各项生产要素,特别是用工成本仍将持续提升的同时,节能减排问题仍会是行业发展中的难点,皮革主体行业多重承压,国际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亟需加快转型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