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徐文英:积极应对挑战 在调整中获新生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8日

3、向管理创新要效益

管理创新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根本。抓好管理,可以保证产品品质、可以树立产品品牌,更可以为我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春节调研期间,我了解到,有的企业面对当前节能压力,提出了“节能管理”的理念,就是通过科学管理和计划,应对错峰电价、用电总量指标、单耗指标等节能要求,合理安排生产,既实现节能目标又达到生产要求。还有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对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减少人为差错,缓解用工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增收节支、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因,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4、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做环境友好的领跑者

刚才,我在“节能减排形势”一段中讲到了我们企业所面对的压力,对此我表示深深的理解,但也想说,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早做早主动。除了要尽力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外,也应重视职工权益等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我们纺织业的用工与其他制造业相比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我们在这方面的社会责任也就更重一些。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我们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争取获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行业协会也应多做工作。对于做的好的企业,我们要在协会活动和全社会多做宣传,树立行业形象,真正做到“墙内开花墙外香”。

5、重视做好产业转移工作

现在沿海发达地区资源配置越来越紧张,许多优秀企业感到成长空间不足,因而出现了“产业转移”一说。我们讲“产业转移”,具体的工作应该落实在“加工基地外迁”上。只要研发贴近市场,品牌做足优势,加工基地远一点、多几个没什么不好,前提是质量有保证、成本有优势。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税收政策、劳动力价格、用电供给、政府支持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现在已经建成投产的产业园,如泗阳、大丰、山东德州,安徽等地,都是很好的产业转移方向。产业发展向成本洼地流转是客观规律。总之,企业应该像候鸟一样,哪里温暖哪里去,哪里有益于生长哪做窝。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也可以考虑向国外转移,但需要认真考察,缜密思考,权衡利弊。

总体来说,我认为,2014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既有严峻的考验,也有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拼搏中获得新生、发展壮大,衷心的祝愿大家在2014年里能够取得好成绩。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2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