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徐文英:2013/14年度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概况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8日

 大家好!首先我对到会的产业集群地区的政府领导、理事单位、会员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也对大家在行业发展中所作的努力表示感谢!
  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成立已经3年有余,在行业和企业家的努力下,本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和进步。最近两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正经历着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3月23日,中纺圆桌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先生对当前中国经济有这样一个描述,他说:“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也是过去一些经济政策负作用的“消化期”,我比较赞同这一观点。目前中国经济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2013年纺织工业保持了平稳增长,但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呈下行态势,企业也是比较困难的。
 
  一、 2013年纺织工业在经济运行概况
  1、销售收入利润有增长,生产增速有下降。
  2013年纺织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8万亿,同比增速超过11%,与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利润3506.05亿元,同比增加15.78%,同比提高近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企业主营收入达到1045.8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3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累计为48.45亿元,同比增长18.2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66百分点。这个数据只是化纤织造业不完全统计。
  与收入、利润增速的回升不同,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速则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化纤产量累计4121.94万吨,同比增长7.9%,增速下降3.3个百分点;服装产量累计271亿件,同比增长1.27%,增速下降4.93个百分点,其中针织服装出现负增长1.08%。据中棉行协统计,2013年纱产量累计1943万吨,同比下降0.5%,布产量累计632亿米,同比增长1%;据中长织协统计,长丝织物产量累计达到420亿米,同比增长6.3%,增速下降0.46个百分点。
  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纺织和全国一样开始过渡到缓增长的发展阶段。2013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7.7%,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3%,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正在与高增长告别。
  2、出口有增长,内需有下降。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们对出口不足是有预判的,但据海关统计,2013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9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4%,同比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比全国出口增速高3.34个百分点。当然2013年出口的增长是恢复性的,基本上是恢复到了2011年的增长水平,2012年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对欧盟出口为负增长,2013年恢复出口的主要原因则是欧美市场的恢复与东盟市场的进步。201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5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8.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439.5亿美元,增长7%,增幅提高3.23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34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34%,东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纺织业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3年化纤长丝织物出口表现也较为理想,累计出口11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但与2012年不同的是,2013年化纤长丝织物出口依靠的是数量而不是价格,实际出口106.54亿米,同比增长11.18%,增速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平均价格却依然保持在2012年年底的1.06美元/米左右。2011年起至今,化纤长丝织物始终是我国各类纺织织物中出口数量最多的产品,并始终保持占我国纺织织物出口总量的40%以上。
  2012年,行业经济主要依托内销市场实现了平稳过渡。2013年我们对内销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为23.44万亿元,同比增长13.1%;限额以上服装类零售额8179.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往年平均水平17%下降了4个百分点,同时也低于“十二五”规划中要求的15%。从东方丝绸市场交易的情况来看,化纤长丝织物日交易量也从5月开始持续下滑到年底。
  3、投资增速略有回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140.29亿元,同比增长17.29%,比2012年回升了2.67个百分点;行业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5.8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1.37个百分点。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实际完成投资额为417.09亿元,同比增长32.61%;新开工项目881个,同比增长17%。
  虽然投资依然表现为增长,但从2012年起增速仅仅维持在过去历年平均增速的一半左右。投资增速趋缓趋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好的一方面是行业发展方式走集约化道路,投资更趋于理性,而不是盲目发展规模;不好的方面是,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转变生产方式,通过技术改造投入实现产业升级,投资增速下降,从侧面表示纺织业对资金的吸引力有所减弱,这也是现在我们普遍感到银行放贷难的一个原因。
  4、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值得肯定。
  一是国际市场的推广。2012年我们在出口上受到了一点挫折,2013年我们在内销上又受到了一些阻力,如何在内外压力下做好产品的推广与销售,许多企业把眼光放在了正在复苏中的国际市场上。在春季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恒力集团2013年外销的增长速度就达到20%。这一方面是基于企业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在过去的两年中卧薪尝胆,不仅做到了坚持生产,也做到了自我提升,才能牢牢抓住国际市场恢复的最初契机,取得好的成绩。
  二是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的深化。
  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力度是许多企业目前都在做的重要工作。2013年企业在自动化、精细化道路上继续努力探索,机器换人也小有成果。春季调研期间,我走访了巨诚集团。2013年巨诚成功引进了2000多台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多喷多臂喷水织机,并与日本东丽公司等国际大公司合作,通过建设精品车间的方法,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在经济下行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优胜劣汰趋势明显。从节后开工情况来看,订单向大型企业转移趋势明显,尤其是规模大、产品品质好的织造企业更为明显,开工情况好,订单足。好的企业优势明显,资金充足、生产稳定,管理先进,能够吸引更多的订单;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产业结构调整,势必要淘汰不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中小企业应凭借自身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生产特色化产品,避免与大企业正面交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
  2、节能减排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2013年,从全行业来看节能减排问题更加严峻。现阶段,企业产业升级需求迫切,希望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可是现代化、自动化的新设备上马必然引起用电量大幅上涨,这与当地政府的限电政策有着明显的冲突。当经济形势好,生产满负荷运转时,企业就难以达到节能指标要求;当形势不好时,开工率不足,企业又难以达到节能限单耗的标准。一些地区出台的强制用电标准的执行,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与此同时,减排压力也非常大,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报告讲了“向污染宣战”,治理污染的决心可见一斑。浙江省从2013年7月1日后要求入网污水COD值不超过200,这一要求比之前500的规定严格了几倍。为了帮助企业达到标准,一些地区开始实施工业园区计划,企业搬迁到工业园之后,可以对污水排放进行统一管理,这对于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3、人力资源趋紧
  最近几年,我们对劳动力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工资上,但经过连续几轮的高增长后,工人工资已经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阶段。2014年初,我们隐约感到了新的用工压力,一是工人的年龄结构偏大。春节后,中纺联组织调研,棉花小组的调研报告中反映,目前棉纺织行业工人的平均年龄为40岁,最年轻的工人年龄是35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年轻人不愿意上夜班,不喜欢纺织业艰苦的工作环境;二是用工方面,出现了工人从东部沿海向内地回流,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内地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为工人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地区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与安全,出台了父母亲中必须有一人留在孩子身边的有关规定,使得很多妈妈们不能再到离家远的地方工作。
 
  三、2014年的形势展望:
  1、市场方面——要重视内需市场的开拓
  从国际市场来看,2014年美国经济将有更为明显的复苏,欧盟、日本也在慢慢恢复之中,这都为整个国际市场带来希望。2014年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9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从内需市场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消费将会有所提高。如何把农村纺织品服装做活、做好,是我们全行业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鼓励开发高端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但我们也鼓励纺织企业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市场,如正在发展中的三、四线城市,要努力打造适合这些城市的服装、纺织品品牌,全面扩大内需市场。
  2、生产方面——要清醒面对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
  目前,由于终端需求不旺,致使上游PTA、化纤抽丝以及化纤织造整个产业链产品库存增加,PTA、长丝价格下降,企业经营困难,表现出阶段性的产能过剩,这也是相对的,不代表纺织全行业产能过剩。没有需求的积压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是过剩产品。当终端产品市场的恢复,目前的产能就是适宜的,甚至有可能是不足的。所谓产能结构性过剩是指在装备水平有高有低,还有大量需要淘汰的落后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无法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考察一个设备是否落后,需要用科学的眼光综合判断,而不是就某一种型号或某个年代或某个地区的设备进行统一淘汰。我们讲产能结构,就是要符合市场规律,在市场作用下,能够生产适合产品,充分发挥效率并带来实际收益的产能结构,就是结构合理的。
  3、原料方面----棉花和PTA、化纤问题
  2014年将要取消国家收储棉花的办法,并在新疆实施对种棉农民实行目标价格直接补贴的办法。目前仍有1300万吨的国储棉,这相当于两年多的棉花产量,在这些棉花没有彻底消化之前,至少在9月新棉上市前,高棉价差依然存在,纺织企业依然困难。棉花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对整个纺织业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长远来看,棉花新政的出台应会逐步实现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接轨。另一个重要原料是化纤,从国内PTA的供给能力上看,今年计划将有1000多万吨PTA形成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除非今年终端需求出现大幅增长,否则化纤长丝的价格应该是平稳的,可能也会有小幅下降。我们对化纤原料更多的担心是价格下降过快,会影响到织造产品的签单价格。
 
  四、2014年的工作重点
  1、坚持科技创新,细分市场,走产品差异化道路
  关于细分市场,我想很多企业、甚至是一些大企业都有比较深的感触。比如我们长丝织造行业,2012年仿真丝产品卖的好,结果大家一起去做仿真丝,2013年这类产品就不好销售了,一些跟风生产的小企业吃尽了苦头;大企业凭借质量好、客户稳定等优势勉强可以应对。有的企业能够坚持在细分领域,比如高密细旦锦纶织物上下工夫,生产的产品每年都有新突破、不仅仅追求轻薄、也追求功能与色彩,这样的产品终究会赢得市场的认可。那么如何进一步做好细分市场,做好产品差异化呢,我认为:
  一是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建立健全企业新产品开发队伍和机制。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做好产品开发始终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长丝织造产业的很多产品,比如女装面料、家纺面料、户外运动面料、休闲面料都有着很强的时尚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开发是不间断的、要系统的、有步骤的进行安排,这离不开一支有素质的研发团队和科学的研发机制,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研发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也可以与高校合作,在产学研方面下工夫。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产学研道路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力量,做好产品开发,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也为院校培养纺织人才做出贡献,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是要提倡建立以新产品开发为目标的上下游产业联盟。做好细分市场,在产品差异化道路上真正独树一帜,就需要从源头做起,并一直向下游延伸,直到最终产品呈现到消费者面前。搞织造面料的要研究染整技术和最终产品,研究建立一个在产品开发道路上的上下游产业联盟。一种好的、具有某种功能性的化纤原料研发出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的纺丝、织造设备进行生产,需要某种特殊的工艺将它的原料性能加以表现,也需要印染、后整理等技术的支撑,在保证实现产品预期性能的基础上带来色彩、时尚以及更加舒适的感受,最后还需要设计师对面料的深入理解,才能将它全部的价值恰当、完美的表现出来,最终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也只有这样才不辜负我们这些纺织人为一块面料所付出的心血。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诸多要素,有时甚至需要跨学科跨领域,单靠一个企业难以实现。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目标统一、任务分担、协调联动、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的产品研发体制。我们强调市场细分,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一条产业链的血液流动上做得远远不够,我们急需建立以新产品开发为目标的上下游产业联盟。今年,志向集团正在这方面做深入的尝试,从原料到服装,进行深度的上下游产业资源整合,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尝试。从协会的角度,也要在上下游产业联盟上多做工作、多下工夫。
  三是要积极大胆地走出去。我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一位企业家对中国的纺织产品还是有信心的,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不仅仅是数量的品牌,更应该是品质的品牌。所以我们还要深入考察国际市场,积极参加一些国际展览并深度拜访客户。春季过后,我们去盛泽好麦尔公司调研,这个企业的销售团队大年初四就已经全部出国去寻找客户了。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只有走出去才能捕获先机,只有走出去才能知己知彼,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细分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3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