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上海金鹰购物中心品牌陆续撤柜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31日

同时,金鹰还存在硬件上的先天缺陷。上海商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分析,上海金鹰虽然处在“梅泰恒”金三角区域,却恰恰在南京西路一面被这三大巨头包围住了,本身就较难吸引人气。同时,4万平方米的体量也较小,很难与之形成抗衡。

上述原因造成了金鹰入沪十年来虽跻身“梅泰恒”金三角,经营却始终不温不火。对此,接受记者采访时,金鹰方面否认了调整与经营效益不佳有关。不过,近年来,在电商等因素冲击下,传统百货的表现日益低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了解,金鹰商贸今年首两月的营运表现按年有下跌。董事长王恒曾坦言,今明两年将为百货业营运艰难的一年。金鹰商贸年报显示,2013年全年,金鹰商贸自持及租赁的商场楼面面积由2011年的88.3万平方米增至近110万平方米,销售总额为168.3亿元,同比增长3.1%。但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仅有1.4%。其中,去年,其南京新街口店、扬州店和徐州店三大店的销售额占到了全部销售款项的43.3%,包括上海金鹰在内的剩下20多家店对集团整体利润的贡献则较为有限。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前两个月,沪上百货行业也存在不景气的状况。某大型百货公司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比下降了三成左右。对此,齐晓斋表示,从整体来看,百货行业整体增长呈微增长状态。“虽然市场蛋糕大了,但吃的人更多。这就导致每个人分到的变少了。”他说。餐饮成“救命稻草”?

“业态稀缺是主要问题。”对于金鹰购物中心,同处南京西路的莱坊中国招商部负责人汪明枢告诉记者,目前受电商冲击、高租金等因素影响,很多百货店都在增加餐饮而减少百货面积以求保证营业额。而金鹰内大多为服饰、鞋包等百货业态,餐饮等只占小部分。这是其想转型“全生活”的主要考虑。

事实上,加重餐饮等业态的比重,已几乎成为沪上各大商圈、商场调整的主流手段。就在金鹰所在的“梅泰恒”地区,恒隆广场和梅龙镇广场在此前的调整中就加重了餐饮的比例。记者了解到,未来,南京西路东侧还可能会出现一个较为集中的餐饮休闲广场。

“餐饮是带动购物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也不是有了餐饮就能做好。”齐晓斋表示,提升购物消费有多种渠道。相比而言,餐饮见效较快、成本较低。比如,从商场各业态租金收入来看,购物租金收入最高,餐饮其次,娱乐类最低。也就是说,加大餐饮比重,不仅有望带动人气,也能保证一定的租金收入。“不过,大家都做餐饮时,就更需要讲究吸引力和个性化。否则,它也未必能见效。”他认为,眼下百货业要突破瓶颈,关键还在于创新,寻找到可以将社交与购物有效结合的互动环节。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4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