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平带
  生产销售好于去年
  产品出口前景较好
  天齐平带公司一季度生产销售情况好于去年同期,客户所在行业较广,产品出口前景较好。目前,纺织和纺机行业市场需求占天齐公司整个市场份额的50%以上,由于节电龙带和节电锭带的调动作用,今年一季度天齐在纺织行业的销售情况也远超预期。
  公司总经理王兰喜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国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比较严格且美国开始退出QE(货币量化宽松),这使得资金流动性紧张愈演愈烈。纺机行业下游客户产能普遍过剩,经营状况一般,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新上项目的意愿不足,新订单减少,这更加剧了纺机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但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目前自有资金充足,主要原因在于:前几年在市场过热时,公司顶住了诱惑,立足主业,专心经营,财务状况优良;集中力量和资源进行新产品创新,开发的节电型聚酯龙带和锭带深得客户欢迎,满足了客户对节能环保的苛求,国内最大的化纤生产企业恒力集团已配用我公司的节电龙带,需求量很大。
  去年欧美日发达经济体逐渐从衰退中走了出来,预计今年会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反而受到的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更增加了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目前有近1/3的产品销往国外,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营和渠道。天齐公司一直在利用多种方式向海外市场推介公司产品,4月我们将参加在胡志明市举办的越南纺织和制衣机械展。今后公司将更加注重天齐品牌在国外的培养和推广,加强对国外客户的服务,使已经用上天齐产品的客户较大比例的成为忠诚客户,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
  江阴华方
  销售订单同比持平
  新品销售占比60%
  江阴华方公司总经理高勇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公司订单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新产品销售已经占到60%的份额。在目前行业行情整体不好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该加强产品创新工作。高勇说,纺机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由于原料、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市场需求不景气,企业的利润空间正在进一步缩小,如果企业不进行创新就会出现生存危险。而华方公司因为这几年来一直不断加大企业的研发力度,因此目前企业生产销售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他谈道,创新是促进企业生存发展永恒的主体,创新包括企业制度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等许多方面。在目前制造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如果没有创新意识,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传统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结局肯定会很惨。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的国家政策制约较多,危机感强烈,创新不足或创新失败则很快被市场淘汰。而国有大型企业一直处于国家政策保护之下,或在市场方面、资源方面借助行政权力形成垄断;在资源配置方面,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过分向其所属的大型国有企业倾斜,导致企业缺乏危机感,遏制了创新的基本动力。十八大“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是看到过去的模式不可持续,要求建立公平统一的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依法治国,限制行政权力,发挥企业家的创新潜能,这对于整个纺织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咸阳纺机
  棉纺用织机销售下降
  玻纤用织机出现增长
  咸阳纺机公司第一季度生产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目前,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同时由于日元贬值的原因,日本织机价格普遍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织机销售带来了不小麻烦。目前,公司生产的棉纺用织机销售下降幅度较大,而玻璃纤维用织机的销售则出现了一些增长,这也使公司总体销售基本保持稳定。
  公司总经理刘新科谈道,由于中小企业离市场更近,中小企业大多老板自己直接从事企业管理,因此更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对产品开发更积极,企业创新的效率也更高。早在几年前,公司就意识到进行差异化产品的重要性。当时,公司通过市场考察,发现玻纤用织机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于是就通过和玻璃纤维织造企业进行合作,研发了性价比较高的特色织机产品。经过几年的合作,目前公司的玻纤用织机已经被玻璃纤维织造行业多家企业使用,客户普遍反映不错。
  刘新科谈道,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不少纺机企业纷纷进军国外市场,但是进军国外市场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之前没有涉足这个领域的企业来说存在市场需求了解、语言等问题,为了打通走出去的销售渠道,企业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领事馆工作人员能给予企业一些指导和帮助。
  专家观点
  国产测试仪器亟待缩短“三大差距”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林子务
  目前,国外纺织高端测试仪器的研发一直稳步发展,国产测试仪器在这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比如,USTER@QUANTUM检测系统使用后,能使细纱长车原4.5%的锭位存在纱质量超限问题能降低到0.3%的水平,比原来的不良锭位数量减少93%。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产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研发理念和模式(组织技术)、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的扩散应用等三个方面。
  研发理念和模式的差距。与外国相比,国产测试仪器的研发理念总是赶不上与时俱进的步伐。“我们的一个新研发项目确实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宗旨,但结果总是慢一拍,和与时俱进匹配有差距。”这是业内某分色测试仪企业一研发人员的切身体会。外国同行对前代产品的用户意见和改进建议视为珍宝,并针对这些信息逐一分析、研究,又结合最新的相关技术(特别是数码技术)逐一提出改进方案,优选后再研发样机并免费送到行业内有影响的用户企业进行试用,还与用户订立试用技术保密协议,实现研发方和用户方双赢。用户又根据实地试用效果,从技术角度全面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还呈报企业所在协会新产品推广机构,最后定型、批量投产与投放市场和推广应用。这样的研发模式往往可以一炮打响。而我国的研发模式中组织技术还有缺陷,至今发布的两批“中国纺机产品研发中心”共33家企业名单中,没有一家纺织测试仪器研发企业。行业的研发缺少国家顶层指导和设计,导至研发方向缺乏引导,财力和人力分散,不能形成合力铸就劲舟劈大浪,研发出国际上叫得响的大牌高端仪器。显然,国家级的纺织测试仪器产品研发中心的尽快成立是当务之急。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