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之困
“我们为招工难和用工贵忧心忡忡”
据中纺联抽样调查显示,去年纺织业工资平均涨幅在15%以上,但八成以上的企业依然存在用工短缺。许多企业反映,新一代农民工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和成长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由于纺织业噪音大,气味重,工作坏境差,劳动强度大,而薪水又不算高,他们宁可做服务业,也不愿意到纺织行业打工。这就造成了纺织业招工难,留人难。据介绍,目前东信职工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5岁,一个近8000名职工的企业,连35岁左右的职工都找不出几个。特别是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都年龄老化,大有后继无人的趋势。
也有一些企业选择福利留人,免费培训,提高福利, 唯恐员工流失。预计今年员工薪酬还要上涨,工人工资照这样涨下去,作为微利经营的纺织业真有点吃不消。
税负之重
“我们被各种税负压得透不过气来”
“税负重”也是纺织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难题。高骅介绍,我国纺织企业均须缴纳的税赋和收费有:17%的增值税,25%的所得税,还有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印花税,地方教育费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基金,环保费,工会经费等居多税费和收费。这些纳税项目与其他工业企业相同,但纺织业承受了棉花增值税“高征低扣”的不合理税赋。比如同是农产品深加工,大豆加工成豆油,大豆和豆油都属农产品,它的进项税与销项税都是13%,而棉花加工后的纺织品归属工业品,销项税率为17%,实际多承担了4个百分点的不合理税赋。
“过去,纺织企业的能源、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还能承受这种‘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但是现在纺织业的平均利润才4%,国家应该平征平扣,减轻企业税赋,还纺织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棉花的进项税和销项税能保持一致,都是13%,那么全行业将新增利润40多亿元,这无疑是为处在困境中的纺织业送来甘霖。”高骅说,“多数纺织企业其实并不指望国家补贴,企业靠补贴是长不大做不强的。但是像银行融资贵,国内外棉价倒挂,棉花进项税与销项税不统一等问题,是靠企业自身努力解决不了的,又严重影响了行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寄希望于国家支持纺织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早日出台,让中国纺织企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走出生死困局。”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