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韶恩说,课题组研制出一个分离缫丝湿下脚线的装置,通过偏心盘收集并梳理的索绪及理绪前部粗丝,再由精理器精梳理绪后部分的精丝并分开卷绕处理,该装置用于缫丝车头上,在缫丝车头自动索、理绪工艺操作中,成功把条吐中的粗丝和精丝有效地分离,同时降低清丝的消耗,清丝不割断,可直接成绞形成清丝条吐,提高清丝的应用价值,该装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发明专利。广西企业采用该项技术生产的原料,已成功开发出真丝地毯、真丝毛衣等新产品,装置还能降低清丝的消耗5%~8%,使清丝价值提高两倍以上,吨丝下脚料价值提高4600元左右。
精益求精
技术革新必须配套进行,形成“组合拳”,提高科技手段。课题组研制了一种高效、均匀的缫丝触蒸设备(小触蒸房),设计与其配套使用的缫丝触蒸送茧装置,通过触蒸房四周蒸汽管道的合理布局,利用轨道及送茧车,快进快出,确保触蒸质量,达到触蒸房内各点处温度统一稳定,同时节约蒸汽能源,解决了薄型广西茧适度均匀胶着、减少环类、裂丝,提高洁净度的关键技术,应用该触蒸设备,优化适用广西统茧的最佳触蒸工艺,最终使茧层胶着点的胶着力趋于统一的同时,解决小环类、裂丝的洁净问题,从而提高原料的解舒率、清洁、洁净等指标。可有效地使生丝洁净度提高1~3.71分,生丝洁净指标提高1个至2个等级,对洁净度越差的原料触蒸后洁净提高效果越明显,可减少触蒸蒸汽损耗约40%。
黄韶恩说,广西局国家生丝及丝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为研究课题立下了汗马功劳。广西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该研究课题从根本上解决广西统茧生产高品位生丝的技术关键,提升了广西茧的利用价值,研究设备、技术内容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及实用性。该成果技术在全国7省32家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技术的应用,生丝平均等级提高0.6个至1.5个等级,项目单位新增销售收入13.8亿元,新增利润9771万元,新增出口创汇2.3亿美元。其中广西21家企业进行一年以上的应用,企业生产规模13.4万绪,应用规模占全区30万绪的44.7%,生丝质量提高0.6~1.5级、缫丝用工每组减少1人至2人、车台运转率明显提高,台时产量增加1.5%~3.6%,吨丝节约消耗3公斤至7公斤。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