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上海自贸区
杭州不仅是全国最大电商企业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同时也是国家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试验区以及电子商务示范区。
除了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杭州申报自贸区还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紧临上海自贸区,“近水楼台先得月”。
谢双成在上述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上表示,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碰到许多困难,上海自贸区大通关的体制创新也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遇到问题。网上自贸区的建设,可以破解目前的现实问题,杭州建立网上自贸区正好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和差异。
上述杭州市政府网站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杭州对接上海自贸区,将从政府职能转变、利用外资方式、促进跨境投资、国际电子商务、拓展金融服务、发展服务贸易等6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入手。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接轨”方法,比如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减少行政干预;申报“中国(杭州)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有放宽外资准入门槛等。
更具体的是,全面推广滨江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内资企业名称核准“不重名”原则。
物流、人才瓶颈待破
而在实际的网上自贸区申报中,还面临跨境物流、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跨境物流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跨境物流体系建设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满足不了爆发式增长的跨境电子商交易需求。蒋明指出,对于海关而言,目前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跨境物流问题,包括出口目的国的清关能力、地面派送能力等。
正因为此,去年7月8日,浙江省分管海关的副省长梁黎明在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发布会上指出,希望杭州积极探索解决制约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监管难、结汇难、退税难”等一系列问题。要进一步优化通关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服务管理水平,为国家制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配套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服务,也为其他兄弟城市今后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树立典范。
而在人才方面,与境内电商不同,跨境电商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使得跨境电子商务变得更复杂。此外,还需要解决在线支付、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人才缺口。
“西湖论电、相约周五”电商论坛发起人锡恩集团总经理莫伟权此前称,国内对于电商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井喷状态,全国需求缺口大约在1000万人左右。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