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园针纺染整厂总经理朱晟杰告诉记者。他还说,企业赚钱不能影响社会,“我们要有这个觉悟——让粗放型发展的时代成为过去。” 机器换人受青睐 可喜的是,面对上述困境,不少纺织企业也在积极求变。如为了应对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与招工难,机器换人在绍兴迅速走红,越来越受到纺织企业的青睐。
以坐落于钱清镇的绍兴华茂化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茂化纤)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涤纶纤维的大型加弹厂,年产涤纶加弹丝15万吨,目前拥有员工1000余人,用工荒曾是公司挥之不去的噩梦。不过近年来,随着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智能化机器越来越多地介入华茂化纤的日常生产活动。
高安洪介绍称,公司购买了很多进口加弹机,包括德国原装进口的巴马格机台46台,日本TMT公司33H机台42台,目前已经投入了3000多万元。 柯桥区夏履镇的纺织龙头企业新中天控股集团,现有员工4000多人。从2008年到现在,公司员工平均工资从1200元涨到3000多元。用工费用的上涨,迫使企业想办法降低成本。当前企业的主要做法就是增加机器作业,减少工人数量。
与此同时,记者日前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了解到,该学院智能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企业、政府三方合作开展的智慧能源项目,很好地控制了企业生产中的能耗,为企业降低了成本。 据了解,该项目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能耗监控。之后将所得数据汇总、分析,并依此有针对性地改造生产工艺,已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比如印染环节中的染缸和定型机,按照技术工艺,需要根据不同的布料调节温度,以前是人工的,调整时常滞后,这样就影响了能耗。我们通过检测,发现了这一环节的问题,给他改进了一下,就能进行自动调节,降低能耗了。”主持该项目的之江学院郝平教授介绍说。 智慧能源项目的应用,实实在在为纺织企业降低了能耗成本。以国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年产值5亿元,其中综合能耗成本约1.5亿元。而应用了该项目后,年节约成本1500万元。“其中涉及的设备改造,约为1/4。”
郝平说。 针对一些小企业无力改造设备,该项目为这些小企业设计了能耗管理。即在班组间,进行能耗考核与对比。企业主根据结果,对优秀班组予以奖励。实施能耗管理的企业,能耗成本可降低10%左右。 “我们还有政府端,对范围内的企业能耗实时监控。便于政府管理,实现节能降耗。”郝平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