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了3年的棉花收储政策,把我国的棉花资源几乎全部收入国储,虽然今年政策已作出调整,但此前政策的影响将会持续。高勇表示,目前我国棉花收储问题有所突破,国家政策确实在向有利于棉纺企业方向变化,但是企业要从思想上做好准备,棉花问题不是一两年就可以解决的,未来将会有很长一段时期来消化国储棉,所以棉花问题仍将长期困扰纺织工业尤其是棉纺行业。
徐文英也谈到,目前国储棉充足,棉花供大于求的趋势明显,国内棉花价格必定进入下行通道,企业不要大量储存棉花,以免受损。对此,山东宏诚集团董事长刘明表示,现在国储棉棉花降价销售,企业现有库存贬值,都是棉花政策改革的“阵痛”,只是暂时性的,长远来看有利于提升我国棉纺织行业市场竞争力,是有利于棉纺织行业发展的。
王伟也表示,棉纺织企业要有信心,虽然困难还存在,但不必要恐慌。如果每个企业都产生了一点恐慌,多抛了一点产品,那么对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大家都信心足一点,手里的货稍微多一点,那么整个市场就会有很大的改观。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恐慌棉花政策的调整,过度谨慎会给行业带来悲观的氛围。
未来需求仍看好
虽然目前棉纺织行业需求不振、利润下滑,企业关停现象增多,但是王伟表示,纺织行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期,纺织行业特别是棉纺织行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认为,我国13.6亿人口的穿衣问题,还是要立足国内解决,随着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将为纺织行业产品的消费提供新的空间。“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城镇人口大约是1500万/年,城镇居民的衣着类人均消费额相当于农村的5倍,每年新增的城镇消费人口,将给纺织行业带来较大利润空间。”王伟说到。
同时,徐文英也表示,2014年企业要重视内需市场的开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纺织品需求有所升高,如何把农村纺织品市场做活做好,是全行业应关注的焦点。企业在不断开发高端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要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市场,全面扩大内需。
今年是棉纺织行业政策变化较大的一年,临时收储结束之后,储备棉与进口棉挂钩的抛储政策,国内棉价走低,内外棉价差回落,新的形势下,棉纺织企业要有新的认识。业内人士认为,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棉纺织企业当前迫切的任务。王伟表示,虽然当前形势并不好,但却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管理创新、降本增效、流程再造,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棉纺行业提高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环境的重要方面,棉纺的智能化生产,不仅是单机的智能化,还要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物流的智能化,加快转变单纯依靠投资驱动、扩张、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棉纺企业要充分运用新型纺纱技术,用好差别化纤维及棉花资源,积极开发差异化产品,与上下游合作协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