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玥
2013年我国纺机出口总额排名第五位国家
巴基斯坦:偏好中国名牌细纱机
“2013年,我国对巴基斯坦出口纺机总额为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出口数量最大的当属绣花机和棉纺主机。”
2013年,巴基斯坦的梳棉机、络筒机、经编机等设备偏向于向欧洲日本进口。中国细纱长车还很少出口,主要是因为维护多、成本高,而同类的欧洲设备已经实现售后当地化。中国曾在巴基斯坦建立过售后服务点,但由于安全问题目前没有技术人员驻扎,不过未来中国纺机企业会在巴基斯坦成立售后服务站。
巴基斯坦对设备的要求逐渐提高,这样就促使中国企业在研发上下工夫,导致研发成本提高,销售价格也会有一定的提升,使之前中国设备的价格优势逐渐被削弱。另外,欧洲、日本的纺机企业将厂地搬到印度和中国,设备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也相应降低了10%左右,而且中国设备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与欧洲、日本的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中国设备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形势会受到影响。
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巴基斯坦市场进口中国设备的积极性不如10年前高。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欧洲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企业用工、用电费用的增高,用户购买欲望逐渐减弱。而对于中国纺机企业,要想保证设备的竞争优势,就必须确保设备的技术优势,但在保持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保持价格适中很难。所以,目前巴基斯坦对于进口中国设备,一般只考虑细纱机,而且偏重于大品牌的产品。
2014年,棉纺设备出口情况没有太大变化,可能会有一些项目出口,但是目前订单比较少。织造、印染设备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情况可能也会比较少,这些设备也不是中国的强项。相对于中国纺机而言,国外梳棉机设备产量更高,而且占地面积小,尽管中国高产梳棉机在价格上会有优势,但是国内竞争也很激烈,迫使生产企业不得不在技术成本上下功夫,导致价格有点上升。而巴基斯坦一些小客户会考虑选择欧洲的二手设备,因为相对于欧洲设备而言,中国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性价比又不占太大优势。
中国纺机企业一般会通过参展的形式拓展海外市场,而备件、零部件方面,则通过网站、市场采购、客户询价的方式得到市场拓展机会。对于中国纺机企业,业内人士建议,在价格上要有灵活性,售后服务尽量做到本地化,可以寻找技术合作伙伴,也可以培训当地的技术人员。另外,中国零部件的价格优势比较大。新产品若要打开市场不是很容易,因为巴基斯坦客户一般不会选新的品牌,所以要推广海外市场,新产品就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多听听客户的反馈。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