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射阳县棉农植棉意向及纺织企业经营状况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纺织企业反映导致生产经营恶化的主要因素

2013年,57家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5.4亿元,同比下降2.2%,企业生产运行总体上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自去年10月初至今,在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企业订单锐减,销售受阻,库存上升,目前已停产17家,占29.8%,其余40家均不同程度限产,开台率低的仅有20%,最高的80%。

1.国际国内棉价严重倒挂。近期,棉花价格每吨国外市场13000元左右,国储棉政策主导下的国内市场18000元~21000元,国内比国际高出5000~8000元。因国家实行进口棉配额制,绝大多数棉纺企业用不到或少量使用到进口棉,生产出的棉纱价格明显缺乏竞争力。该县最大的棉纺企业双山集团反映,以32支普梳纱为例,1吨纱成本使用国内棉达到23900~26000元,而越南、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受惠于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政策和国际低棉价,棉纱倾销给国内企业的价格仅有23000元,比该企业棉花原料成本价还低900~3000元。

2.金融机构限贷缩贷。金融机构不看好棉纺行业,信贷投放力度减弱、利率上浮、节奏放缓,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加剧。祥和纺织公司反映,纺织企业能承受的年利率在7%以内,但银行贷款算上担保、贴现等多种费用,综合起来年利率达12%以上,同时贷款到期后续贷不及时,快则两三个月,慢则半年,有时不再续贷。

3.新品研发难仿冒易。多数企业研发成本难以收回,不愿轻易投入人力财力研发新品。金港特种纱公司反映新品研发投入大收益低,新产品刚推向市场,其他企业立即跟风模仿,模仿不了就收买研发团队中的成员获取技术生产类似产品进行低价竞争。

几点建议

1.适时取消进口棉花配额和国储棉政策。平稳过渡到直补政策,在维护棉农利益基础上,改变“国内棉花价格高企业不愿意买,国际棉花价格低无配额买不到”的状况,使棉花的生产和流通市场化,逐步实现国内、国际棉花价格接轨,使企业处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

2.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议金融部门对棉纺行业一企一策、区别对待,对企业资质和信用记录较好的给予贷款扶持。同时优化服务,加快贷款审批流程,压降利率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严厉打击非法侵权行为,切实保护棉纺企业研发成果,同时加大科技扶持,提高企业研发新品的积极性。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3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