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化纤产能过剩如何寻求突围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5日

市场,是虚热还是真火?

随着棉价带给纺织产业的波动,化纤作为棉花原料的一种补充和替代,在近年来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无论从产量、产品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得到迅猛发展。

然而,在2009~2011年前后,化纤行业效益急剧攀升,众多棉花企业转向化纤领域,市场呈现“灼热”景象,这种过度热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错觉,一拥而上进行投资。

对此,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天明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不理性投资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供给和需求不对称,导致行业竞争过度,企业效益被明显压低。2013年,国内pta产量2590万吨左右,2014年预计又将有1500余万吨的新装置投产,产能的失衡令pta市场压力倍增。”

他表示,虽然行业出现了阶段性产能过剩,但市场需求每年仍在增长,到2015年年底,产能和需求的增长会达到同步。而随着产业效益的降低,投资也会趋减,但化纤行业要进入景气周期则需要等到2018年。

面对行业人士对化纤产业产能阶段性过剩问题的担忧,端小平却认为,目前来判断产能过剩还为时尚早。

“十年前,当化纤产能只有600万~700万吨的时候,就喊产能过剩,2007、2008年,产能2000万吨的时候,也喊过产能过剩。如今,我国化纤产能达到了4500万吨,仍有人在喊产能过剩。这相当于以前总觉得狼来了,狼却没来,现在有可能狼来了,但是我们麻木了,也可能是市场容量的确出乎我们的意料。”端小平说。

艰难抉择:上还是不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显示,2013年,化纤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59. 8亿元,同比增长18.3%。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6%,比2012年略微提高0.3%。行业亏损面17.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9.3%。其中,涤纶行业利润总额小幅减少3.1%,氨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3.4倍,粘胶短纤总体亏损。

可以看出,当前化纤企业普遍承受着较大压力,而随着生产压力由下游终端产品向中上游传递,中上游库存增加,产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逐步减少甚至亏损。有些企业甚至觉得现在的情况比2008年还要严峻,预计2014年,这种压力还会持续。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目前的过剩是一种阶段性的、结构性的,需要时间和市场竞争将一部分落后产能淘汰掉。

巨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化纤产品的发展。公司常务副总裁沈佰根坦言,目前,巨诚的产销基本持平,但企业仍有2012年以来所积压的库存,究其原因,他分析称,以往企业的产品定位是市场产品,且产品比较常规,今后,巨诚将专门针对订单进行生产,逐步取消市场产品的生产。

他还透露,鉴于当前化纤行业出现了阶段性产能过剩现象,巨诚已一改常规发展思路,调整了生产结构。

目前,巨诚的化纤业务主要集中在后道织造上。企业没有先上熔体、丝线、聚合线等生产线,而是先上了后道的加弹,而这部分所需的化纤原料采取了外购方式。这种做法一方面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化纤价格的走低,也为企业节省了部分原料成本。

据悉,巨诚此前获批的60万吨化纤项目目前仍没有上马,他们选择继续观望市场。确实如此,行业内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就要企业做出痛苦的选择,企业要考虑效率,要资源整合,要接受并购和被并购,要降低成本,无论是自愿还是迫于无奈,企业都要“求变”。

受制过剩,酝酿“产能出走”

现如今,化纤企业面临着由常规产品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供需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感受到的是利润空间被压缩。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认为,化纤行业产能出现过剩,未来此问题将更加突出,行业的议价能力也将有所下降。

恒力化纤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位居首位,其发展情况也一直受到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据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峰介绍,目前,恒力的pta产能达到440万吨,pet聚酯产能达到240万吨,pet纤维120万吨,pet工业纤维20万吨。

不过,面对化纤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这一难题,恒力似乎并未受到很大影响。李峰表示,让“产能出走”是他们的化解产能危机的一味良剂。

据悉,恒力化纤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积极进入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在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地的pet纤维市场占有率可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盛虹集团今年也有新的pta项目投产,公司人士笑称不会对5月期货合约产生压力。公司认为,在化纤行业的发展历史上,有过多次pta产能过剩的担忧,但是实际情况都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只是在心理上给市场造成了下行压力。

据记者了解,从目前市场来看,差异化产品和新兴产品更受客户青睐,盛虹集团相中了生物基纤维,从去年打出创新理念,80%以上的产品属于差异化产品。

对于经常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盛虹集团来说,环保也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盛虹会寻找相关企业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同时,也希望能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

化解危机仍需机制推波助澜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化纤企业都表示,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优胜劣汰机制,让企业自由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有效率的企业不断壮大,而缺乏效率的企业则退出市场,为有效率的企业腾出更大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对此,李峰就提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为产业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搭建专业市场平台,比如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公平有序的财税机制、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优胜劣汰的技术标准订立机制、保护公平的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等等,且不要干预正常的市场行为。

同时,他希望科研院所能放下身段、走进企业、真正了解企业装备和研发能力的情况。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资源、学术能力和国际技术前沿信息资源,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研究成果应用化、应用技术产品化、产品技术市场化的最终目的,破解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难题,实现共赢。

面对行业目前发展所遭遇的瓶颈,化纤协会方面也提出,产能过剩并不是单一行业问题,因此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化解,依靠市场力量,而不是行政手段。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100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