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棉花价格连跌三年 河西棉农很“受伤”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6日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棉花种植大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依赖人力进行的小规模生产,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棉花种植成本不断上升。而且棉花种植补贴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对中国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较大。近年来,国家为保护棉农的种植利益和棉花市场平稳发展,制定了棉花临时收储价格制度,在短时间内对稳定棉花生产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中长期来看,对种植和加工各环节作用有限。

甘肃省棉花种植效益同样低迷,据统计,2010年河西地区棉花种植收益在2000元/亩以上,随着棉花价格下跌和各种生产资料、人工费用价格上涨,现亩均收入在600-1000元左右。与种粮相比,种棉花用工多,管护条件要求高,种植补贴较低。与种棉农民相比,种粮农民还可利用闲余时间外出打工,且种粮补贴较稳定、收益较高等,使棉花种植面积降低较大。

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甘肃省棉区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建议,甘肃省应加大棉花种植政策扶持力度,在甘肃省棉花主产区大力实施棉花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范围,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引进,制定扶持政策。稳定棉花种植品种,保证棉花品质的一致性,稳定性,防止棉花品种退化。

另外,从甘肃省棉花产业的近期和长远考虑,应该设立专项研究经费,加强科研资金投入,增强棉花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储备,积极推广和应用产量高、成熟早、品质好的棉花新品种和新技术,以提高棉花单产,增加农民种棉收益。流通方面,建立规范化的市场,推进市场形成价格机制,鼓励纺织企业与棉花经营企业直接见面,建立稳定长期的供求关系。健全棉花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棉花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链接

同属新疆棉区,河西是甘肃省棉花主产区

我国是一个产棉大国,目前全国棉花生产布局已形成长江流域中下游、黄淮海、西北内陆新疆三大棉区。新疆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2013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6525万亩,产量631万吨,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其中,2013年新疆棉区棉花播种面积2638万亩,占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40%;棉花产量359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57%。

甘肃省河西走廊种植棉花历史悠久,因其全年日照可达2550小时-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平均15℃左右,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区内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棉花病虫害较轻,棉纤维色泽白、纤维细而长且强度较高、水分少、品质上乘,是甘肃省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集中分布在酒泉、张掖、武威三市的敦煌、瓜州、金塔、玉门、高台、临泽、民勤等7县(市),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9.8%,单产居全国前列。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3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