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收储变直补 国内棉市迎巨变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6日

孙立武亦透露,近段时间国家相关部门、棉业协会密集开会,讨论的焦点就是棉价回归市场属性,一旦市场价跌破了16800元/吨,政府是否要托市以及如何托市?

生死存亡刻

巨量国储棉悬顶

据了解,在政策不明、终端订单不足的情况下,下游棉纺企业显得谨小慎微,现阶段购买储备棉的积极性并不高。

实际上,巨量的国储棉库存,就像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悬在中国棉花产业链的头顶。汪前进判断,截至本年度末(至今年的8月31日),国内储备棉库存总量仍将维持在1100万吨以上。从下年度开始,当年产棉花将全部进入市场流通。未来几年,我国棉花产量将维持在650万吨左右,而消费量也将继续徘徊在700-750万吨水平,再加上每年要保持一定量的棉花进口,国储棉将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可能这一去库存过程将持续数年时间,只有把国家储备棉花消耗掉,才能实现内外棉融合。”其称。

悲观情绪弥漫之下,国内棉花市场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在纳入直补试点短时无望的情况下,孙立武认为,新年度九成除新疆以外的棉花种植区,产量会下降两成。新疆棉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六成多,变得越来越高。

那位棉花加工企业总经理则对《金证券》记者表示,“现在加工企业已经到了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公司设有销售部门,但以前有了棉花就上交,基本没有棉花销售的稳定渠道,现在都要重新开始。”至于以往被国内扭曲棉价折磨的棉纺企业,他透露,“接触的几家并不是说就喜笑颜开,以后都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它们也有个适应的过程。”

采访中业内人士倒是认为,国内棉花的巨变将有利于上市公司这些细分领域的龙头。比如色织布大王鲁泰A(000726)加工高端产品、服务高端客户,拥有一定的定价权。但受市场容量制约,公司也在拓展品牌。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7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