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对面的白马商城才开业一年,什么都是新的,怎么会搬?”兰天控股的一名工作人员指着对面的天和白马服装商城(下称“白马商城”)对记者说。
聚龙外贸服装批发商城(下称“聚龙”)是一个地下商城,该商城的地下一层排列着小而密集的服装商铺,而商场办公区设在地下二层车库旁的简易办公室和板房里。据了解,这种条件较差的商场在未来调整升级中将逐渐被淘汰。面对记者,商场总经理曾群海非常谨慎,拒绝接受采访。
天和国际服装批发商城有限公司(下称“天和国际”)总经理卢良才认为,北京动批先行转移,与其体量有关。“有人感觉到动批很大,其实动批总商业面积才几十万平方米,人口也只有几万人,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多,它比大红门、雅宝路的批发市场规模要小,转移难度也要小一些”。
学者马光远认为,北京动批位于城市中心的西城区,相比位于丰台区的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给环境、交通带来的压力更大,而且北京动批本身的业态与西城区的产业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等不相符合,因而率先提上转移的日程。
政府:很可能保留零售业务,外移批发业务
2013年12月4日,一批政府公务人员进驻北京动批背后的国谊宾馆,成立了北京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下称“北展指挥部”)。北展指挥部产业发展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张东旭告诉记者,北展指挥部是西城区政府直属的临时性常设机构,其职能是引导北京动批进行“转移、调整、升级、撤并”。这八个字也是北京动批产业调整最核心的指导思想。如今,北展指挥部有十几名工作人员,都是从西城区各个机关抽调而来的。
据张东旭介绍,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北展指挥部就在围绕着“八字”方针做工作。他说,北京动批的产业转移并非“整体搬迁”,未来,符合区域定位的商业将保留,而不符合的将向外转移,在北京动批的商业业态中,很有可能保留零售业务,而引导批发业务向外转移。
<<上一页[1][2]